世无定势,遂使牟某成名
在牟其中的一生中,有两本书让他品尝了两种截然迥异的人生况味。一本是由一位新华社资深记者撰写的《大陆首富发迹史——牟其中》,它使牟其中一跃而成为中国新兴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和“精神领袖”;而另一本由他原来的部属写的《大陆首骗牟其中》,则一棒子把他打进了“斯人不亡,天理不容”的万丈深渊。
其实,真正应该为牟其中写书的时间是今天。因为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作为一个奇特的转型社会中的奇特型的企业家,我们终于可以用一种理智的、全景式的思考来观察牟其中的商路历程了。
1941年,牟其中出生于巴山蜀水间的重庆万县。他的父亲牟品三是当年川蜀知名的银行家,故牟其中自小就认为,“钱是商品,而银行是卖钱的商店”。跟同时代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牟其中自幼有很浓厚的政治热情,且敢言敢为,百无禁忌。1975年,他因组织“马列主义研究会”被判反革命罪入狱。在狱中,他与狱友合力写出过一篇题为《中国往何处去》的万字文,并差点被判死刑,这成为他日后炫耀的最得意的政治资本。
1979年的最后一天,牟其中从万县沙河监狱获释。两个月后,他领到了一张“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的营业执照,自称“自愿充当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1983年,他从重庆一家半停产的军工厂弄出一批座钟销往上海,结果被司法部门以“投机倒把”罪又关了1年监狱。
1989年,牟其中在从万县到北京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河南人,从他口中,牟其中得知正面临解体的苏联准备出售一批图-154飞机,但找不到买主。于是,异想天开的他在京郊租了一间民房,到处打听有谁要买飞机。他对航空一窍不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钻,1个月后,终于让他打听到1年前刚开航的四川航空公司准备购飞机的消息。牟其中找到四川航空公司,七拐八弯之后,四川航空公司同意购进4架图-154飞机。然后,牟其中又在四川当地组织了500车皮罐头、皮衣等商品交给俄方以货易货。这笔贸易到1992年宣告成功,牟其中说他赚了8000万元到1个亿。
日后人们发现跟牟其中有关的所有数字都是“仅供参考”的,牟其中从“罐头换飞机”中到底赚了多少钱,只有天知道,不过这件事使他完成了原始积累并迅速地名闻天下倒是事实。有意思的是,无论在当年还是在今天的中国,飞机贸易都是一个有进入限制的领域,牟其中此举的合法性何在却始终没有人提出来过。直到他被第三次判刑后的2000年7月,四川航空对外拍卖牟其中替它购的图-154飞机,其名义是“走私飞机”。
以最原始的以货易货方式而获得匪夷所思的成功,使牟其中也突然间对自己刮目相看起来。也就在1992年前后,一位叫黄鸿年的印度尼西亚华商以“为改造国有企业服务”为大旗在国内一口气收购了数百家国有企业,并在海外上市倒卖成功,是为“中策现象”。(见本章所附【案例研究】《黄鸿年与“中策现象”》)黄鸿年以资本收购获利的事件在当时国内掀起惊天波澜,争议、赞赏声交错四起,中国经济界第一次目睹了“资本经营”的魅力。牟其中对黄鸿年惊羡不已,他很快将自己的“罐头换飞机”也归入到资本经营的大筐子里,以中国“第一个吃资本经营这只螃蟹”的企业家自诩。一时间,外有黄鸿年,内有牟其中,内外辉映,风生云起。
由此生发开去,善于宏观思辨的牟其中提出了一套“智慧文明”的牟式理论:“从1992年以后,我就发现,过去的经济规律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变得十分地可笑了,工业文明的一套在西方落后了,在中国更行不通,我们需要建立智慧文明经济的新游戏规则。有人说我搞的是‘空手道’,我认为,‘空手道’是对无形资产尤其是智慧的高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