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收录 与恩田陆对话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七日下午两点
日本·东京·集英社大楼
编者:四月初,当我们得知采访可以成行时,兴奋与惶恐的情绪同时袭来。兴奋的是,终于可以得见这位仰慕己久的作者;惶恐的是,怕问题不够完整深入,无法让台湾读者籍由此次的专访认识恩田陆。
采访当日是个晴天,我们一行人战战兢兢地提前抵达,老师已在会议室内迎接我们。初次见面,只觉得她亲切可爱,与“常野物语”的日方官网上,那份影音采访中的严肃形象很不相同。摸鼻子、拨头发等小动作依旧带着腼腆,但随着访谈深入,表情越来越多,时而皱眉,时而沉思,双眼熠熠发光。
本次采访时间约莫一个小时,从“常野物语”的创作缘起,谈到老师个人的创作生涯与作品,最后则是闲聊时间;老师平时作何消遣等,以问与答的形式访谈。碍于篇幅,我们将访谈拆成三篇,分别于“常野物语”系列、《蒲公英手札》、《终局ENDGAME》(暂名)连载。还请读者不要错过了哦。
问:老师您曾在访问中提过:是您仿效珊娜·亨德森(Zenna henderson)的著作“People”系列的一部作品,而在里,各个短篇在一开始阅读时,都各自独立,但其实互有关联,此种手法在老师的作品中颇为常见。请问是在实际下笔写作前,便已事先做好设定,最后再总结而成的吗?还是纯属偶然?这种写法,是老师您喜欢的写法吗?理由何在?在处理这么多路线时,您又是如何展开的呢?
答:起初写第一个故事时,完全没想到之后的事。但后来陆续有出版社委托我写短篇小说,于是我便心想,“People”系列原本也是连作短篇小说,我不如就仿效它写成连作短篇小说吧。就这样,一开始的三个故事原本并没有这个意思,但后来数量愈来愈多,最后整体形成了一套系列,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想到了“People”系列。而一开始执笔时,没想到会花这么多时间。起初原是完全仿效的一部作品。
问:常野物语这个系列名称,与柳田国男老师的有关系吗?
答:有关系。我受它的影响非常大,我出身于东北地方的宫城县,在小时候读了“远野物语”,里头有许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让我深受影响。也由于我出身东北,远野更让我倍觉亲近,也有恒常在地的、与民间有连系的感觉。更因此而影响我,以恒常在野为由,命名为常野物语。雷内·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有一幅名为“光之帝国”的画,虽是一幅白日下的画,却昼夜并存,这就是“光之帝国”的标题。这个标题正源自于此。此种昼夜并存的意象,便是来自于雷内·马格利特的“光之帝国”。
问:久美沙织小姐在的〈解说〉中提到,此书标题营造的气氛,容易一开始就让人产生误解,不知老师您为它取名为“帝国”的原因为何?另外,老师的作品总给人温暖、紧张的感觉,不知老师您对这个意见有何看法?
答:凡事总有其严肃的一面,以及救赎的一面,所以,我感觉自己并未特别留意要写往哪个方向,就自然而然形成这样的结果。我也没特别想过自己属于哪种类型。若真要说的话,算是邪恶的一方吧(笑)。
问:里,老师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答:提到角色,我还是比较偏爱一开始创作的春田一家。另外,我还喜欢〈信〉当中的人物,以及最后一篇〈驶出国道……〉里的两名年轻音乐家,就故事来说,我也最喜欢这两篇。
问:倘若老师您能选择拥有书中角色的能力,您会选择哪一种?
答:如果是要继续当小说家的话,还是选可以储存记忆的人比较好。一旦拥有这种能力,就有许多内容可写,想必很不错。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