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茫然之一:就知道赚钱
那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经营这些教会企业,这些职业经理人是管理者,而这些企业的所有者是谁呢?是教会。管理权跟所有权分开的第一步,就是这时候来的。我这里并不是说这个制度有多好,而是在教会的企业之下,这个制度的形成是必然的。
在教会神权时代,英国农民们的做法是通过遗嘱或合同将土地转移给教会,而管理权则交给受人尊重的教士,这些受人尊重的教士就是今天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前身。
这些经营企业的人是职业经理人,当时在英文中叫做“Profess”,就是“专业人才”的意思(这里提醒读者一下,教授的英文“Professor”与这个单词就是同一个词根)。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就是用“Profess”这个词来称呼当时经营教会企业的那一批职业经理人。那么,他们当了职业经理人之后,会有什么信念?他们努力经营企业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为了服务上帝所热爱的子民,理解我的意思吗?
他们心中有这样一个强烈的责任感,他们都是教徒,都是教会所指派的最精英的Profess(Profess没有“or”,所以不是教授“professor”),他们是纯粹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要把公司经营好来荣耀他们的上帝,因为他们一直讲的话就是神爱世人。所以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些“Profess”当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之后,所想的就是如何负起这样一个责任,也就是“信托责任”,怎样才能够造福上帝所爱的子民。这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产生的前提。
当我们引进股份有限公司概念的时候,我想请问大家,有多少钱人理解这个背景?你们如果不读我的书,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民族,而且中国人对于西方历史的基本轮廓是不清楚的,我们这个民族甚至不会想到如何从根源上来寻找比尔·盖茨的这种思想。我可以告诉大家,他们的思想根源就来自于这里,因为他们所经营的是上帝的企业,所以从一开始,他们的整个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就是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而来的。他们认为,当职业经理人就是要承担对上帝的信托责任;而他们自己呢,就是要替上帝所爱的子民,也就是整个社会以及所有的老百姓创造财富。这是他们心里所想的事,在我们中国读者听来,可能认为这是大话或者神话,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不是这么教育我们的老百姓的。
读者们知道不知道,我们是怎么教育老百姓的?我告诉大家,大家听了以后一定会感到非常难过,甚至有痛心疾首的感觉。那就是我们很多专家学者说,国有企业之所以做不好,原因在于东西不是自己的,因此做不好。这些专家学者还提出了一个“冰棍理论”,什么叫“冰棍理论”?那就是企业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最后就会像冰棍一样逐渐的融化,与其让冰棍完全融化掉,不如趁它还没有融化完之前就送给国企老总,叫做MBO(Management Buy Out),即经理人收购,他就做得好了。
这样看来,按照我们很多学者的理论,东西必须要是自己的才能做得好,不是自己的就做不好——这就是我们所受的教育。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们已经和西方的信托责任分开了,在这种教育之下,我们中华文化优良的传统美德、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全部荡然无存。你们认为国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吗?错了,真正的受害者就是你们今天所看到的民营企业家。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对民营企业家来讲,难道他们的企业就是他们自己的吗?他们要不要聘请副总,要不要聘请经理,要不要聘请科长,要不要聘请员工?
我再请问大家,这个民营企业虽然是他们的,可是属不属于他们聘请来的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呢?当然不属于了。那么我再问大家,既然东西不是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