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五章 古桥村
人人猜测,相互谈议,但没人由于害怕灾难而去举报。蒙受三成百石大米之恩,还鲜明地留在村民的记忆里。

    此地有个人,名曰与次郎大夫,是当地的豪农。三成当年来视察时曾打过一声招呼:

    ——你就是与次郎大夫吧?

    因此与次郎大夫很感激,对三成怀有特殊感情。他想同时拯救三成与村庄。

    首先,他和妻子离缘,让妻儿都回娘家。以免连坐之灾。然后,他来到三珠院,对老僧善说道:

    “寺院里进出的人太多。”

    虽然如此,如果将三成藏到村里自家宅邸,被发现后必给村里添麻烦。按照与次郎大夫的想法,将三成转移到离村子稍远的山中岩洞,在那里养病。若被发现了,罪过自己一人承担。

    老僧放下心来,夸赞与次郎大夫这个大无畏的建议,说道:

    “死后能去极乐世界呀。”

    善说如此劝说三成,三成也就同意了。时下顶要紧的是恢复体力,若能走了,想尽快离村,前往大坂。疗养的场所只要比较安全就可以了。

    最后,三成被转移到与次郎大夫家的深山,与村子相隔两座山。三成住进山中岩洞,与次郎大夫专心照护病弱的三成。

    (世间真有不可思议的人。)

    三成看着这个豪农勤快可靠的样子,觉得自己认识了另一个世界。三成没生活在与次郎大夫的社会里,他少年时代受秀吉青睐,生活在权力社会之中。二十来岁后,三成掌握着可谓这社会最核心的权力圈,甚至可以自由决定列位大名的生杀命运。三成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处世度日,直到如今。

    (那个社会里,不存在义。)

    关原会战的中途,三成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存在的仅限于“利”而已。

    人仅为利而动,利较多时,抛弃丰臣家的恩义如同抛弃旧履,小早川秀秋之流最是典型。一言以蔽之,权力社会里不存在义。

    (孟子错了。)

    三成这样认定。孟子周游于列强之间,访诸侯,宣传义。孟子说,义是国家、社会与文明秩序的核心。作为丰臣家的家老,三成读《孟子》得到的信念是:维护丰臣家的秩序之道,就是义。这是何等空虚的理论啊。

    (不,我并不恨孟子。)

    三成这样思量。孟子也活在乱世,他知道权力社会里毫无义的观念与情绪,他明明发觉这是空论,却到处奔走,执拗地索求不存在的东西。

    (但是,人有义的情绪。)

    与次郎大夫就是这样的人。

    他是个瘦削的中年农民,气色不好,脸盘丑陋。这个似乎一无可取之人,却豁出性命和一家命运,窝藏三成,还这样照护病人。这种行为完全得不到利益,而是无限的祸殃。尽管如此,与次郎大夫为三成煎药,换铺睡眠用的乾稻草,照护得无微不至。

    与次郎大夫的如此行为,动机只有一个。

    即他和三成感情亲密。领主特别向他打过招呼,于是,他成了与领主关系亲密的农夫。这种感激化作情念,变成了义,驱使这农夫有了如此举动。

    “与次郎大夫,对不起!”

    三成说出此话时,与次郎大夫哭泣似地回答:当年若不拜领百石大米,全村人早就饿死了,我这是报恩,所以,且莫说那般令人诚惶诚恐的话。

    (在我生活的阶层里,却无这种可爱的理念。)

    三成发出这样的感触。就连三成本人也是如此。他口头倡义,实际上对参加西军的大名诱以重利,许诺巨大封赏,想以此将他们拉到己方。

    (而且,自己又会如何?)

    对此,三成心怀不安。假设关原大战中三成获胜了,自己能保持何种程度的清高?他并无自信。纵然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关原之战(下)简介 >关原之战(下)目录 > 第一百零五章 古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