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压力
现在冲绳岛上的和平公园最高处就是一座悬崖绝壁,走到悬崖绝壁的顶端再往下一看,只见近百米下就是太平洋,令人不寒而栗。这就是冲绳岛的“自杀悬崖”。
“切腹”自杀正是日本独有的现象,有其深沉的历史文化背景。也称为“割腹”、“屠腹”、“腹切”,在中国常被意译为“剖腹自杀”,乃是用短刀切开腹部以自杀的手法。一般认为起始于日本的平安时代、成形于镰仓时代、盛行于中世及近世。切腹起先并非特限于武士,但随其仪式化及荣誉化,便在近世作为一种特别对武士施行的“闰刑”而与武士道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肯定“武士道”思想的角度来探讨切腹现象的研究者,多认为切腹乃日本之国粹,源于日本原始信仰。这种观点的代表是新渡户稻造(1862-1933年),他在日本打败了中国的甲午战争结束后第四年,挟已跻身列强的日本国之国民的自豪感,出版了《武士道:日本之魂》一书,对武士道及切腹自杀充满了褒美之辞。
永祚元年(公元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军——据说这是剖腹的最早来源。剖腹的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的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而被誉为日本第一名将的源义经被自己的哥哥幕府将军源赖朝逼迫之下,先杀老婆和孩子,然后从容切腹,并且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大笑而死。
切腹在战国时代一直是一种可以视之为荣誉的死法,如果主君赐死武士,不允许其切腹,将是对武士最大的侮辱。因为他们相信人的灵魂是寄居在腹部的,切腹的意思也是“我把我的灵魂掏出来给你看,证明我的忠心(或者清白)”。
在日本关于武士的描述中,通常武士腰间有两把刀,长的叫大刀(主要有太刀和打刀两种),这是必备的,无论是正式武士还是野武士都要备的。骑士和高级武士一般配太刀,刀反(刀的弧度)大,适于马上劈砍并且外观华美,但是由于其佩带方式为刀刃向下挂在腰带上,所以一般都在腰上只配一把太刀,而肋差(尺寸比较短的刀)放在怀中,常用来杀自己,可作为切腹专用刀具。
低级武士由于佩带打刀,而打刀的佩带方式为刀刃向上插在腰带里,所以可在腰上插两把刀。大刀长度大约在66厘米到72厘米之间,肋差长度大约在30厘米到60厘米之间。
切腹者剖腹后由于未必会即时死亡,剖腹自杀者为了减轻剧烈的痛楚,可能会于剖腹后找来“介错人”(助手)在最痛苦一刻替其斩首。仪式通常如下,切腹者穿着庄重服装,用来剖腹的刀或剑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别的布料垫着。武士会作死亡的心理准备。待他和身旁的介错人助手准备好,剖腹者揭开衣服,进行切腹。
切腹分为一字切,二字切,三字切,还有十字切,顾名思义,就是拿刀在腹部划一个十字,但是此过程中不能把刀抽出来,要划回去然后换个方向再来一次。所以切腹也是考验勇气的自杀方式,要是切到一半手软了会被人嘲笑。还有切完了不能叫喊,否则也被认为是懦夫,同时不能后倒,那样也是懦夫的行为,要向前伏倒。
通常,腹部受伤一般要两个小时左右才死,这中间的过程异常痛苦。当然亦有强悍的人切完之后自己再往心脏补上一刀。
还有一种切法称之为“隐腹”,这种切法是按照庖丁解牛的手法来的,专门往腹部空隙处切,这样把自己切了之后不会流太多血,不会太疼,能够再活12小时以上,是切腹最难之技,为著名的茶人千利休首创,知道丰臣秀吉想杀自己后为避免受辱而隐腹自杀,在床上直躺到第二天使者到来。
在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剖腹者并没有“介错人”协助斩首,会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