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禅师论语禅解公冶长第五
月,便悟“性”、“天。”子贡此言,只得一半。若知文字相即解脱相,则闻即无闻。若知不可说法,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则无闻即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禅解】
卓吾云:画出于路。
方外史曰:子路长处在此,病处亦在此。若知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之理,便如颜子之从容请事矣。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禅解】
卓吾云:于子贡身上,亦甚有益。盖“愿息”、“悦不若己”,是子贡病痛耳。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禅解】
不遗纤吾。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禅解】
卓吾云:“久而敬之”四字,的是交法。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禅解】
卓吾云:夫子论“知”,只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禅解】
仁者必“忠”,“忠”者未必“仁”,“仁”者必“清”,“清”者未必“仁”。
卓吾云:仲尼认得“仁”字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禅解】
卓吾云:“三”,疑也。“再”,决也。要知“三”不是三遭,“再”不是两次。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禅解】
木铎之任,菩萨之心。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禅解】
周季侯曰:“旧”字,如飞影驰轮,倏焉过去之谓。
方外史曰:如明镜照物,妍媸皆现,而不留陈影。此与“不迁怒”同一工夫。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禅解】
卓吾云:维直道也,非讥议微生高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禅解】
读此便知《春秋》宗旨。《春秋》只是扶三代之直道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禅解】
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忘己,故以“安”还老者,“信”还朋友,“怀”还少者。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禅解】
千古同慨。盖“自讼”,正是圣贤心学真血脉。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