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黛玉血缘之谜
型而言,曹雪芹如果是曹的儿子,那么他跟李氏就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他只是一个过继来的儿子生下的一个孩子。但是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富贵家庭,还是普通人家,都认同一个道理:过继的儿子如果是成年过继过来的,和他过继后的父母关系不融洽的话,这个儿子所生的那个儿子却会被上面的祖父、祖母视为自己的亲孙子,这是在那个时代为了延续一个家族的血脉约定俗成的一种心理认知和伦常定位。这种伦理定位,直到今天仍被绝大部分有过继关系乃至“入赘女婿”的中国家庭所认同。所以书里多次写到,贾母对贾政没有什么感情,但她确实是把宝玉当作心肝宝贝,这是非常合理的。把这个问题捋清楚以后,你再想一想,在曹雪芹执笔写作的时候,他心目当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血缘很近吗?在生活的真实当中,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的血缘离得比较远。生活当中的李氏有一个亲女儿,在小说里面化为了贾敏,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到小说里面就被设计成叫林黛玉。这是她的亲骨肉,是她的亲女儿生下的亲女儿,非常亲啊,所以他写第三回林黛玉到了荣国府以后,贾母那样激动——否则不好理解:贾母眼前的姑娘很多嘛,大儿子贾赦就有大女儿贾迎春,那不就是贾母的宝贝疙瘩吗?对不对?贾母有血缘上嫡亲的孙女儿啊。可是小说里面贾母对贾迎春什么态度啊?有一次府里面开宴请客,南安太妃来了,要见他们家的姑娘,贾母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出来跟人家见,说贾家的姑娘就把探春叫来吧。邢夫人对此耿耿于怀,认为贾母对贾迎春视有如无,非常怨忿。相比之下,贾母初次见到林黛玉时是怎么个情景呢?而且大家知道,王熙凤是最会讨贾母欢心的,王熙凤出场以后怎么说的啊?她就知道贾母心里在想什么,她说,哪里是一个外孙女儿啊,分明是一个嫡亲的孙女啊!她就知道,在血缘上,林黛玉是跟贾母最近的一个生命,所以贾母珍爱她。作为一个封建老太婆,在血缘认同上有这样的意识,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书里说贾母的二儿子是贾政,但从描写上看,像亲的吗?第二十二回写大家一块儿猜灯谜,因为贾政的生活原型是一个过继儿子,小说里面其实也是根据生活当中的真实情况来写,就写到:有贾政在场,贾母就觉得不自在;贾政在她面前承欢也显得很勉强,最后贾母就等于是把贾政给撵走了。真是亲儿子能这样吗?在贾政痛打贾宝玉之后,贾母颤颤巍巍去说了一些话,那是母亲在和亲生儿子说话吗?那就是一个发怒的非生身母亲面对一个过继来的儿子,一来二去所说的话。所以在生活的真实当中,林黛玉是和贾母血缘上最亲的一个人。
贾母为什么愿意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现在这个问题就更加清楚了。第一,她不会有那个血缘相近不宜结婚的心理障碍。因为从原型角度来说,实际上黛玉、宝玉这两个人血缘根本就不近,相对来说,宝钗和宝玉的血缘关系倒要近得多——一个是姐姐的儿子,一个是妹妹的女儿,如果他们俩结婚,是两个姨表兄妹结婚。过去对姨表亲婚配可以容忍,但我们今天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也是应该有所避忌的,现在的婚姻法也是不允许的。所以生活的真实折射到小说里面,人物虽然在艺术设计上变成了另一个样子,但是人物的心理状态还是生活当中的真实状态。贾宝玉是和薛宝钗结婚还是和林黛玉结婚,如果仅仅从血缘角度来说的话,贾母选择林黛玉而放弃薛宝钗是顺理成章的。曹雪芹借助“真事隐”、“假语存”的写作方式,把生活中的真实映射在小说当中,以构成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形象。还有一个人物,曹雪芹把生活真实中的她加以变化写到了小说里,她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李纨。八十回后会写到,贾府满门被抄,独有李纨母子幸免,没有被拘禁,后来还很发达。这是为什么?生活中的李纨究竟是什么人?探究李纨的生活原型,对于理解林黛玉的原型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