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日轮·月轮
    日本的天文五年(公元1536年),正是中国明朝嘉靖十五年的时候。

    日本尾张热田三国神领有一个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贫穷村落。这年的正月,一个非同寻常的孩子在这里降生了。他就是后来的丰臣秀吉。由于家境贫寒、母亲营养不足,刚出生的婴儿像腌了五年的梅子干一样,红红的,皱巴巴的。此时正是窗檐下结着冰凌的寒冬,这是个连一扇围住产床的屏风都没有的贫寒之家。婴儿在脐带被剪断时没有哭。难道是死婴吗?大家不由得想。但是,当他的父亲把他从澡盆移到襁褓时,他突然哭了出来。他哭着哭着好像从长长的好梦中醒来似的,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活着呢,好好养着吧。”帮忙接生的女人边解着束衣服的带子,边说着。她安慰了父亲弥右卫门几句,也祝福了产妇。

    那时节,日本的邻邦——中国正值乱世,大同兵变,辽东地区狼烟四起。灭元建明后历经百年的朱氏王朝并没有动摇的迹象。大明的国运看起来要比之前的唐、宋、元更加昌盛。此时,近代意识渐渐觉醒,明朝即将到来的盛世已在眼前。

    亘古不变的长江、黄河,历史悠久的黄色浊流不息地向着中日之间的海洋奔腾而去。在广大的天地之间,这海洋不过是一个一跨即过的沟渠罢了。

    “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自遥远的日本来到中国之后,五郎大夫对祖国的事已有些淡忘,唯独这首诗没能忘怀。这是阿倍仲麻吕的诗。每次看到明月、花草、渡鸟,五郎大夫都会产生如同诗中的思乡之情,不知多么急切。然而,明日便是归国之日了。站在这居住了十二年的景德镇的土地上,五郎大夫怎么也无法入眠。

    “要是天亮了……”

    “……在日本的家人做梦也想不到我还活着吧?母亲身体可健康?兄弟姐妹们可好?”虽然顾虑到明日的远行,知道应该好好休息,但这样一想,五郎大夫却没有睡意了。

    “老爷,您醒了吗?醒了的话,我有点儿事……”同样也无法入睡的还有从日本带来、一直跟在身边的忠仆拾次郎。他在门外轻轻地敲了敲。五郎大夫从床上下来,移身来到榻椅上。

    “进来吧,你也睡不着吗?”

    “不是,我夜里睡得很好,但还是很介怀那件事。”拾次郎走进屋来,站在主人的面前。

    “哪件事?”

    “少爷的事。”

    嗯了一声,五郎大夫心中的伤痛跃上眉头。

    在景德镇期间,五郎大夫和一个中国女子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女子是从庐山的另一边来这里的窑厂工作的。此女姓杨,名叫梨琴,是个柔弱多病的美人。辛苦沉重的窑厂工作对她来说实在是不适合。

    这里,我们插些别的话。

    景德镇是闻名于世的陶瓷产地。这个名字即使在日本也是很响亮的。此地远在唐时便已有窑场,从宋元时代就产生了烧制御用品的官窑。因此,这里也因相关政府机构、商家和匠人的聚集,被称为当时中国第一大瓷都,盛极一时。

    实际上,五郎大夫为了完善陶瓷制作技术,已忍耐着艰辛和乡愁在这异国他乡生活了十二个春秋。从日本来此,路途遥远,先是六百里海路,然后溯长江而行,还有四百多里水路。之后,自德化县(治今江西九江市)的河道,走水路,行陆路,仰望着庐山,渡过鄱阳湖绕行乐平河,总而言之,行经千里之遥,历时半年之久。

    明日,向着日本的方向,将再次踏上这些路途,五郎大夫和拾次郎都兴奋得无法入眠。但也有人在夜幕一降临时就放下帷帐,一直在帐中痛哭。那便是抱着孩子哭泣的梨琴。梨琴与五郎大夫在窑场熟识,来到这个家也并无妾侍或家婢的身份。五郎大夫的目标已经达成了,回国的日子到了。梨琴对此早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丰臣秀吉(一)简介 >丰臣秀吉(一)目录 > 日轮·月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