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定风波与满庭芳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是苏轼的《满庭芳》。五年的黄州生涯,苏轼有真正的快乐和放任,内心里对这个地方充满了留恋。处处为家处处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领,化天地万物为心中画卷,融人世烦忧为云淡风轻。寒食节开海棠宴,秋日里赤壁泛舟,你看他多么天真地与山中老农把酒桑麻,心悦诚服地听他们说最简单的大道理,无比的清新纯真,有离情而不诉离觞。你要知道他是当世文坛领袖,学子门生满天下,一文即出天下惊动。群小们打倒了他就是打倒了一面旗帜。而他哪里去想这些,宁愿与樵夫渔父山水间同唱一曲《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小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后世词家说苏子词曲以议论入词,不合词意。我却极喜欢“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是真的放达,由他的口说出不觉夸张,非如此夸张不行。
《满庭芳》词牌出自唐诗,有两个来处,一说来自吴融的“满庭芳草易黄昏”,另一说来自柳宗元的“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我喜欢后一个说法。看到这两句诗立刻联想起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而柳子厚和苏东坡不是也有一段极其相似的被贬经历吗?唐顺宗贞元年间,柳宗元和韩愈、刘禹锡同朝为官,并一起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可惜半年内改革即告失败,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后再贬永州司马。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位改革激进派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在湖南永州柳宗元度过了十年漫长的贬所生涯。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这是柳宗元在永州作的《赠江华长老》。柳子厚是一个热情蓬勃、不甘寂寞的人。政治上被隔绝、被扼杀,长期萧散的谪居生活,反映在他的诗文中,你能感觉到他的寂寞与热烈、孤独与愤懑。小时候读他的《江雪》《小石潭记》以为他是一个像陶渊明那样的隐者,后来才知道他不是隐居,根本就是有志难伸,山川园林,风物游记里是深沉委曲的感情。柳子重情,后有向佛之心,“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从庙堂之高退而乡野教书度人,这之间清新的山水和佛家启悟是他们摆渡自己趟过人世风波最好的方舟。
东坡极爱柳子的诗文,在他被贬至海南儋州的最后岁月,随身携带的就是柳子的文集。他赞他“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命运吧,时间才过去了两百多年,遥想永州司马,黄州的东坡高唱一曲《满庭芳》心里还能想着谁呢?这样的词牌在苏轼手里只能用来表达超脱旷达的情怀,就如同对他钦慕已久的王长官一样,王长官是一位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高士隐者,苏轼和他一见如故: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