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季氏第十六
以谓之萧墙。”皇疏:“臣朝君之位在萧墙之内也。今云季氏忧在萧墙之内,谓季氏之臣必作乱也。然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季氏是大夫,应无屏,而云萧墙者,季氏皆僭有之也。”方观旭论语偶记:“萧墙之内何人,鲁哀公耳。不敢斥君,故婉言之。”方氏以为,斯时哀公欲去三桓,季孙畏颛臾世为鲁臣,与鲁犄角以逼己,惟有谋伐颛臾,始能阻止哀公之企图。孔子指季氏忧在萧墙之内,意谓季氏非忧颛臾而伐颛臾,实忧鲁君而伐颛臾。此夫子诛奸人之心,而抑其邪逆之谋。刘氏正义同方氏之说。

    皇疏引蔡谟说,冉有、季路并以王佐之姿,处彼相之任,岂有不谏季孙,以成其恶。所以同其谋者,将有以也。量己揆势,不能制其悖心于外,顺其意以告夫子,实欲致大圣之言以救其弊。

    潘氏维城论语古注集笺说,春秋三传皆不载季氏伐颛臾事,则其闻夫子之言而止也必矣。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由天子发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由诸侯发出。

    刘氏正义引礼记中庸篇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敢作礼乐焉。”又引孟子尽心下篇说:“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礼乐征伐之权,不由天子,而由诸侯擅行,便是天下无道。就诸侯而论,一旦不听从天子之命,自专礼乐征伐,则这诸侯大概传到十代就要亡国,不亡却是希少。

    诸侯国内有大夫,如果大夫不听从诸侯之命,擅行礼乐征伐,则这大夫传到五代就要丧失其政权,不失亦见希少。

    大夫有家臣,对诸侯称为陪臣。如果陪臣把持国家的政令,传到三代就要失政,不失亦是希少。

    天下有道,政权不会由大夫掌握。天下有道,民众对政治无话可说,所以庶人不议。

    各注举诸侯十代亡国的事证:

    集解孔安国注:“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周始微弱。诸侯自作礼乐,专行征伐,始于隐公,至昭公十世失政,死于干侯矣。”

    刘逢禄论语述何说:“齐自僖公小霸,桓公合诸侯,历孝、昭、懿、惠、顷、灵、庄、景,凡十世,而陈氏专国。晋自献公启疆,历惠、怀、文,而代齐霸,襄、灵、成、景、厉、悼、平、昭、顷,而公族复为强臣所灭,凡十世。鲁自隐公僭礼乐灭极,至昭公出奔,凡十世。”

    大夫五世失政的事证:

    刘逢禄论语述何说:“鲁自季友专政,历文、武、平、桓子,为阳虎所执。”

    陪臣三世的事证:

    刘逢禄论语述何、刘宝楠论语正义皆说,南蒯、公山弗扰、阳虎,皆为鲁国季氏家臣,皆是及身而失。孔子所说的“三世希不失”,可作两种解释,一是约略言之,一是就南蒯、公山弗扰、阳虎三人相接而说为三世。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禄,郑康成注为“爵禄”,爵是爵位,禄是俸禄。爵禄赏罚,决于君主,故即代表君主之权。“禄之去公室五世矣”,这就是说,鲁君不能作主,己经五代了。“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这是说,鲁国的三家大夫掌握政权,已经四代了。三桓是鲁国的仲孙、叔孙、季孙三卿,他们都出于桓公,所以称为“三桓之子孙”。三桓中的仲孙后来改称孟孙。三桓子孙把持国政既已经过四代,所以也衰微了。

    郑康成注:“言此之时,鲁定公之初。鲁自东门襄仲,杀文公之子赤,而立宣公,于是政在大夫,爵禄不从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语讲义简介 >论语讲义目录 > 季氏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