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战淮海
第二天,中央军委又致电陈毅、邓小平、饶漱石、粟裕、谭震林:“请粟谭即令三纵、广纵及鲁西南地方兵团于月底准时进至商、砀以北,并受陈邓指挥。”“陈邓东进与三纵、广纵诸部会合后,第一个目标是歼灭孙元良兵团,第二个目标是攻占宿蚌。”
10月31日,华野发动淮海战役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粟裕向中央军委、陈邓、华东局和中原局作了报告,提出“淮海战役当遵命于11月8日晚同时发起战斗”,“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中央军委11月1日复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陈毅、邓小平收到中央军委来电后,随即复电:“本次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向多直接指挥。”
这就从组织上明确了领导关系。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进行战役协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极大权威的领导,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也看出他们关系融洽,相互信任,处置适当。
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业已形成,这是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决战的一个重要条件。
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辽沈战役的胜利,给华野、中野官兵以巨大鼓舞,使他们敢下决心在南线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11月3日,刘伯承、邓子恢、李达向中央军委正式建议:截断徐、宿之间的铁路线,造成解放军会攻徐州的态势。粟裕、张震等也在7日、8日致电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等,建议在战役第一阶段即破坏徐蚌段,“孤立徐州”,“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阻延敌人南撤”,以便在长江以北大量歼敌主力。
11月9日,中央军委复示粟裕、张震,并告陈邓、华东局、中原局:“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其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粟裕非常看重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这份电报。他认为,这个电报虽然文字不多,但真是字字千钧,说明中央已下定决心将刘峙集团就地歼灭,淮海战役已顺理成章地成为南线决战了。
追,追上黄百韬!
11月4日,粟裕签发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要求华野各部队于11月6日黄昏,由所在驻地开进,8日晚统一发起战斗。
中央军委11月7日复电,同意华野的攻击部署,要他们坚决执行,并指示:“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这时,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发现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行动反常,判断解放军将有大的动作,可能直接夺取徐州,也可能以攻取蚌埠为目标,孤立徐州,进逼江淮。鉴于东北失败的惨痛教训,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蒋介石决定亲自赴徐州安排战事。
然而临行前却遇到了麻烦。长公子蒋经国10月初以督导员身份在上海整肃经济秩序惹了祸,打“经济老虎”打到了孔祥熙的公子孔令侃的头上,夫人宋美龄急飞上海干预。由于行政院长翁文灏提出辞职、财长王云五提出辞职等诸多原因,蒋介石临时改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去徐州处理有关军事方面的重大问题。
顾祝同一到徐州就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徐州“剿总”主官和兵团、“绥靖”区主官出席。
会上,黄百韬说,共军刘伯承、陈毅二股合流,陈毅主力正从临沂南下,志在击破七兵团。建议七兵团立即向徐州靠拢。
邱清泉说,他们在徐州以西抓到共军华野三纵队的侦察员,证实刘伯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