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秘密入关
而将自己的17个师摆在北平、张家口至绥远一线。这条长达千里的“长蛇阵”在布局上大有奥妙。一旦东北解放军入关,蒋系军队首当其冲,傅系军队就有足够时间溜回绥远老巢。

    他之所以说能固守平津,实际上是拒绝南撤。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的部下多为绥远人,他们不愿在南京政权风雨飘摇之际远离家乡去守京沪。即使到了江南,没有根基也难免会被蒋介石吞并。傅作义的主意是西撤绥远,蒋系军队他带不走,就将其置于津塘,战可牵制入关的东北解放军,退可从海路南辙;而他自己的军队守着平绥线,随时都可西溜。

    他坚持要守平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捞足了美援再走”。早在这年春天,美国政府采纳了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决定直接将大批援华军用物资交给傅作义这位“掌握华北兵权第一流的军人”。7月,第一批价值160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运抵天津,至傅作义赴宁参加军事会议时止,仍有数目不详的美械抵达天津港口。傅深知绥远地旷人稀、物资匮乏,只有将美国人的装备捞足,才有本钱保住绥远老巢。

    傅作义见蒋介石同意了他的方案,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在与会的高级将领中有一位公认的“军事天才”,他就是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这位“小诸葛”早就按捺不住满腔怒火,突然起身舌战群雄。他的主张与众不同,既不是守也不是撤,而是主张与共产党议和。

    “趁现在东北共军尚未入关,平津还在我们手里,被围在徐蚌地区的几个兵团还没被共军吃掉,赶快与共产党议和。”

    白崇禧要求议和,语惊四座,激起主战派们的一致反对。傅作义冷眼旁观,这次南京之行更坚定了他与蒋家王朝分道扬镳的决心。

    傅作义一返回北平,就开始派人秘密与共产党接触。他拿着一本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对几位亲信说:“我以前幻想以蒋介石为中心实现救国救民。共产党主张搞联合政府,我想以冀、察、绥三省实力派的资格参加联合政府。请你们设法与中共秘密联络,将我的意见转给毛泽东。”

    几位亲信几经周折仍未与西柏坡联系上,正在傅作义一筹莫展之时,他的女儿傅冬菊突然亮出了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11月17日,傅冬菊将父亲亲拟的一份电报,通过北平地下党电台发给了西柏坡。电文将傅控制的空军、陆军数量和装备和盘托出,要求毛泽东派南汉宸来北平和平谈判。

    可是,毛泽东看了电文不予理睬。因为《论联合政府》一文写于1945年3月,那时共产党的实力相对较弱,今非昔比,毛泽东的理想显然已经超越了“联合政府”,人民共和国的轮廓早在他的心中勾画出来。何况,傅作义属于国民党阵营,想超然于国、共两党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参加联合政府也与事实不符。

    此时,傅作义要求“议和”与白崇禧要求“议和”并无本质区别,他们都是想以实力为后盾占据一方,这在辛亥革命至抗战之前的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导致军阀混战的根源。时过境迁,傅作义的想法的确不合时宜。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与中共议和的努力,这为他最终走向光明埋下了伏笔。

    现在,傅作义仍在按照他自己的思维定式,紧锣密鼓地进行“战争与和平”的游戏。他冒着“三死”的危险准备与共产党秘密谈判,说:“第一,从前我不断对部属讲‘戡乱、剿共’,今天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们想不通会打死我;第二,一旦泄密,蒋介石会以叛变罪处死我;第三,共产党也可以按战犯罪处决我。”

    他安排了几条线索与中共秘密联络。

    他深知一旦和谈不能成功,还得打起来,同时军事实力也是和谈的筹码。因此,他一刻也没放松战争准备。一是征集大量民工抢修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等地防御工事;二是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八章 秘密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