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张治中时代始末
“我跟你想的完全一致。当初少数人想利用革命搞独立,称‘土耳其斯坦’,我们就是坚决反对!这些人根本不从新疆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目光短浅,所以,连伟大的斯大林同志都不同意这种做法。在这点上,我跟阿巴索夫同志坚决站在一起。但是,我也劝你一句,对现有的这个联合省政府,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它还存在不少问题哩,比方说,在人事安排方面……”
包尔汉暗暗吃惊,急问:“阿合买提江兄弟,怎么见得呢?”
阿合买提江沉默不语。许久,说:“我之所以促成签字,主要还是看在张主席的面子上。此人虽然是国民党要员,但为人处世还有一些诚意。”
“那么,你对国民党……”包尔汉紧锁双眉。
“难说啊,包尔汉兄弟!”阿合买提江眼里含着幽深的远虑:“我不管他什么党,我只看实际。新疆这么多年政治机构更替,由袁大化而杨增新,然后是金树仁、盛世才、吴忠信,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这话虽说仅仅是个简单的列举,很普通,可不知为什么,包尔汉听起来却如雷贯耳,脑子嗡嗡响。这感觉一直伴随他到南疆喀什、莎车、麦盖提、和田等地的监选过程中。在这些地方,他亲眼看到了军人干政、军民对立以及少数专员、县长之类的官僚,倚仗军队胡作非为,种种行径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特别是驻军方面,那真叫“有枪就是草头王”。个别驻军首脑甚至倚仗武力自重,根本不把省政府放在眼里。包尔汉不由得为张治中的前途而深感忧虑。
身居迪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张治中何尝不感到危机四伏!他仿佛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潦倒的艄公,新疆则是行驶在惊涛骇浪中的一条破船。刚来时,张治中本也雄心勃勃,想借长风、挂云帆,乘风破浪一泻千里,可是风帆还没有挂出来,他就发现这条船原来四处漏水、险象环生……
省政府成立后,第一件事——向各专区派专员就遇到了麻烦。
首先是南疆的喀什,驻军杨德亮军长与当地保守势力串通一气,坚决抵制省府所派专员买合苏木。此人是阿合买提江和包尔汉一同保荐的,是个宗教世家子,年事虽高,但在群众中有声望,本人到过苏联,子女也都在苏联留学。所以,不为保守势力所容。
张治中派西北行辕参谋长宋希濂火烧火燎地赶到喀什,才勉强平息了这场风波。宋希濂还没有回到迪化,又传来疏勒县长黄济武横行不法,控案累累,被监选小组署名之后,拒不交印信的消息。
电报是省府副主席包尔汉,教育厅长赛福鼎和建设厅长穆罕默德·伊敏联名发来的,历数黄济武桩桩劣迹及各族群众的义愤。黄不但不交印信,还跑到驻军的旅部搞来一辆小汽车,用两个卫兵左右持枪保护,耀武扬威给群众看,气焰嚣张极了!他还自贴复职标语,用手枪威胁他人,私自吊打老百姓。驻军头头也跟着起哄,糊弄一班流泯,大搞所谓“游行”,声援黄济武。
疏勒的事情还没拿出主意,莎车又传来了更为离奇的消息,专员周芳刚亲自告状,说监选小组在莎车散发维文传单,上面写着“打倒周芳刚”“打倒汉族人”“把张治中从新疆赶出去”的口号。还说包尔汉、赛福鼎和伊敏煽动全专区的群众不缴军粮……
“这绝对不可能!”张治中说,“包尔汉、赛福鼎和伊敏这三个人,和我虽然相处不深,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还能看得准。再说,他们怎么会干这种蠢事呢?肯定是周芳刚在那里胡说八道!”
肩挑行辕和省府两副“秘书长”重任的刘孟纯也很赞同张治中的看法,说:“疏勒俗称汉城,那地方汉族人多,驻军也多,很明显,许多问题都与驻军有关,而包副主席、赛厅长、伊厅长他们又都是维吾尔族……”
张治中机断指示:“赶快给他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