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笑颜开。
“我一般可不愿意推荐熟人的哦!不过,这又不是推荐什么朝廷官员,不打紧的。哈哈哈——谁让我在您老这儿吃了这么多次蒸饼呢!我在待漏院厨房里有个老乡,回头我帮着问问。哎,这就是你的儿子呀?不错,不错,手脚麻利,挺能干的!”
“那真是多谢您咯,这个,呵呵,这个,您来了这么多次,俺还未敢问官爷贵姓呢!”
“哦,免贵姓李,单名一个‘昉’。”那年轻官员道。
“原来是李大人啊。阿言,快来拜见李大人!”钱阿三的后半句是扭过头对干儿子说的。
韩敏信将手在身上蹭了蹭,转过身来,低头抱拳向李昉作了揖。
“不知李大人在朝廷中任什么官职啊?这中书舍人是什么意思啊?”钱阿三露出惭愧羞怯的神色,用沾满面粉与油腻的手指指了指那白纸糊的灯笼。
“哈哈哈——这叫我如何说好呢?”李昉被钱阿三的问题逗乐了。
在主人边吃边聊的时候,李昉的仆人已经三口并两口吃完了手中的蒸饼夹爊肉,这个时候忍不住插嘴了:“钱老板啊,这中书舍人可是正五品的大员啊!什么叫中书舍人,我告诉你啊,中书舍人就是帮助皇帝主管制词,与学士一同起草诏令文书的大官啊!”
钱阿三吐了一下舌头,心想:“帮皇帝起草诏令文书!哎呦,我的妈呀,这可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官员咯!来了这么多次买蒸饼,俺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哎呀,哎呀,俺真是有眼无珠啊,有眼无珠啊!大人恕罪,大人恕罪!”钱阿三忙不迭地作揖起来。
“呵呵,这有什么罪啊!你也别听他瞎说,我这中书舍人,就目前来说,差不多就算是个闲职了,只是朝廷暂时安排的一个职位而已。实际上朝廷还另设了知制诰和直舍人院,他们才真正负责制词与起草诏令呢!哎,不说这个了。不说这个了。”李昉笑着摆摆手。
“是!是!”
“钱老板啊,你放心,进待漏院厨房的事情,我看八成没有问题。你也不用谢我,这都是因为你与你儿子的蒸饼夹爊肉做得香哪!”李昉哈哈大笑道。
“是!是!有李大人举荐,事情一定能成!一定能成!”钱阿三笑着应和道。此时,他那张胖乎乎的敦厚的脸已经涨得通红,大汗淋漓,一方面因为知道自己的干儿子有机会进皇宫待漏院的厨房而感到兴奋,一方面也是因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面对面见到了朝廷大员而感到紧张。他的身后,老太婆也早已经停了手里的活儿,傻傻地站着不知如何是好了。
“谢过李大人!”韩敏信也是满脸堆笑,再次低头作揖向李昉表示感谢。
“好了,好了!看样子真不会下大雨。蒸饼也吃完了。再不出发,就要迟到咯!”李昉哈哈一笑,走到马的旁边,将左脚踩在马蹬上,两手拽出铁鞍头,身子一跃,翻身上了马。他勒了一下缰绳,在马背上扭过头看着钱阿三与“阿言”,然后摆摆手表示告别。
韩敏信看着李昉的白色灯笼慢慢在夜色中远去,心中琢磨着一个新的念头:“好了,我的冒险现在开始了。如果进了待漏院的厨房,下一个目标就是殿中省,我要进殿中省尚食局,只有在那里,我才能真正靠近赵匡胤。我一定要成为尚食局里的膳工!”
入宋以来,殿中省六尚局包括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这“六尚”中的“尚”字,即是掌管天子之物的意思。六尚局据说最初是秦朝所设,当时为尚衣、尚冠、尚食、尚沐、尚席、尚书六局。到了汉代,六尚变为五尚,为尚食、尚冠、尚衣、尚帐、尚席五局。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皇宫设置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北宋初的六尚局之名,正是沿用了隋朝的六尚之名。韩敏信之前曾仔细查阅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