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中译本序
    胡其鼎

    今天完全可以这样说,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体现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初期文学创作的成就,已经无可争辩地进入了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名著之列。

    君特·格拉斯,一九二七年生于但泽(今波兰的格但斯克),父母亲一方是德意志人,一方是波兰人。他十七岁被征入伍。一九四六年,当他从美军的战俘营获释时,他已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难民了。他当过农业工人、钾盐矿矿工、石匠艺徒,先后在杜塞尔多夫和西柏林的艺术学院学习雕塑与版画。一九五五年,他的《幽睡的百合》获斯图加特电台诗歌比赛头奖。次年,他的第一本诗集《风信旗的优点》出版。他举家迁居巴黎,靠卢赫特汉德出版社每月仅三百马克的津贴维持起码的生活并创作广播剧。

    我的房间无风,

    虔诚,一支香烟,

    如此神秘,谁人还敢

    抬高房租

    或者打听我的老婆。

    一段艰苦的岁月。一九五八年十月,“四七”社在阿德勒饭店聚会。君特·格拉斯,三十一岁。他来了,朗诵了,成功了。他朗诵了长篇小说首章《肥大的裙子》。作品极富想像力,生动、感人、清新,与会作家一致同意授予他“四七社”奖,三千马克。一九五九年秋,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揭幕,格拉斯和在书展上亮相。他给人的印象是既机智诙谐,又严肃认真。至于对小说的评论,一边是喝彩叫好,一边是一棍子打死。不来梅一个评奖委员会授予格拉斯文学奖,不来梅市政府却又决议反对,理由同一八三五年梅特涅主持的联邦议会禁止海涅等青年德意志作家作品的理由如出一辙。然而,小说依然畅销,二十五年内共印了三百多万册,一九六三年前,十一种语言的译本已经问世。一九八○年,被搬上银幕的在美国好莱坞电影节获外国影片奥斯卡奖,电影和小说英译本在美国走红一时。从八十年代末起,又在东欧和俄国经历了一次复兴。这都表明了这部小说的生命力。

    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三年,格拉斯又发表了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卢赫特汉德出版社把这两部作品同一起改排重印时,经作者同意加上了“但泽三部曲”这个副标题。这三部小说各自独立,故事与人物均无连续性,因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三部曲,但如格拉斯所说,它们有四个共同点:一是从纳粹时期德国人的过错问题着眼写的;二是地点(但泽)和时间(一九二○年至一九五五年)一致;三是真实与虚构交替;四是作者私人的原因:“试图为自己保留一块最终失去的乡土,一块由于政治、历史原因而失去的乡土”。现在,这套“但泽三部曲”的中译本将由漓江出版社推出同读者见面了。

    长篇小说共三篇四十六章。第一篇,故事发生地点是但泽,时间从一八九九年到一九三九年,主要以一九三三年纳粹党魁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纳粹势力在但泽抬头为背景。第二篇,地点仍是但泽,时间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六年,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军事行动,纳粹党的安乐死计划(把精神病患者、痴呆儿童等病人作为“不值得活的生命”予以消灭),集中营煤气室屠杀犹太人,一九四四年军官暗杀希特勒的“七·二○”事件,反抗运动,以及战后划归他国的原德国领土上的德国人被驱逐。第三篇,地点是杜塞尔多夫,背景是战后美、英、法占领区即西德的物资匮乏时期,老百姓的黑市交易,帝国马克贬值和以美军香烟为商品交换计值单位,西德货币改革,通过基本法和联邦德国成立后的经济复苏,时间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四年。这些是小说发表时三十岁以上的德国人都亲身经历过的、想忘也忘不了的往事,而作者偏要勾起人们对这些往事、尤其是个人在这段既往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回忆。而以但泽为故事发生地本身,就涉及到当时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小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铁皮鼓简介 >铁皮鼓目录 > 中译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