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七回 行商是爷散商是孙 伺机报复关宪现身
啄对方一口。严济舟息事宁人,“既然双方都无话可说,散会。”

    离光华突然撒起小孩脾气,要他说话他不说,见行首说散会,急遑遑窜到行首面前,忿愤然道:“严济官,老叟耄耋之年,受娃娃的羞辱,你是行首,说一句散会就算了?”

    严济舟忍住笑,说道:“你要我怎么办?难道要我帮你臭骂陈焘官?”

    “陈寿年说他承哥有三头六臂,老叟要求查查三头六臂的瓷器账。”

    严济舟沉默一瞬,说道:“好吧,在座的怀疑潘振承报账缩水,恐怕不止离开官一人。”

    行商做贸易做不过散商,只能说明行商无能。行商拥有直接与外夷贸易的特权,散商只能吃行商的剩菜残羹。官府与海关规定,凡茶叶、生丝、绸缎、土布、食糖等大宗土货只准行商经营,散商不可染指。散商只能经营瓷器、扇子、雨伞、刺绣、牙雕、篾器等手工制品。

    茶叶、丝绸、瓷器是名列前茅的三大出口货。唯独瓷器准许散商在行商加保的前提下经营,但是散商必须将货值的三成以捐输的形式缴纳给行商会所。这意味着散商经营同一件瓷器,价格必须高于行商三成方可盈利。尽管散商是不公平竞争中的劣势方,仍可占据瓷器外销的半壁江山。

    潘振承跟随陈焘洋时,就认真研究过行商为何允许散商染指瓷器。瓷器出口量大的年头,占广州全部外销土货的四成,是当之无愧的大宗出口货。然而,潘振承却把“大宗”理解成“小宗”。丝茶种类少,价格单一,一笔交易额可达数十万。大资金运作的行商对大宗商品乐此不疲,对瓷器经销烦不胜烦。瓷器有十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可分成数十个小类。尺寸、外形、质地、图案、色彩等千变万化。销售分成“看样订货”、“来样订货”、“现货选购”三种方式,看样订货即提供样品让外商挑选订购;来样订货是指按照外商的要求制作成品瓷,或根据外商提供的图样绘制,或加盖终端用户的荣誉勋章标识,或写上西洋某贵族的名字;现货选购是常规的零售方式,买方多是外国水手,同时也是外商调剂品种所喜爱的方式。潘振承认为,瓷器其实是最小宗的出口货,贪大求多的行商不屑一顾。他们让给散商经营,再对散商抽筋剥皮。

    十三行的散商有半数经营瓷器,互相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由于散商请不起通事,官府没有规定散商必须像行商那样雇用通事为中介,散商的外语水平普遍好于行商。潘振承的优势在于,他能够熟练地运用西班牙语和简单的英语同外商交谈,这为他赢得不少外商客户。潘振承另一项揽客招术是瓷器外包装,景瓷外包装一律用草绳捆绑,草绳捆绑便于搬运,又能防止碰撞。潘振承仍保留古老的瓷器外包装,但他另外搭配外包装盒,外包装盒内还有一张产品标签。包装盒及标签印有古色古香、独具中国风格的图案,标签用中文、英文、西班牙文三种文字标明产地及窑主。包装盒可折叠,装船不占空间,到西洋的零售商手中,既方便顾客,又可成为商家的促销手段。潘振承还有一招便是自烧广彩瓷器,按照顾客的特殊要求画上他们喜爱的肖像并配上印记与文字,瓷器的价值可翻三四倍。

    潘振承的散货档专营瓷器,开档仅半年便脱颖而出,成为十三行的瓷器大户。贤能遭嫉,嫉妒潘振承的当然不止离光华,还有许多专营瓷器的散商同仁。严济舟应离光华强烈要求,委任做事公道的蔡逢源调查。

    下一次例会,蔡逢源公布调查结果:潘振承做散商起,账面瓷器贸易额十一万三千六百五十两,缴纳捐输三万四千九十五两。无论贸易额还是捐输银,是另四家排名居前的散商的总和。然而,据装船的瓷器数量,后者的总和是潘振承的两倍。蔡逢源未作评价,因为瓷器很难根据数量来估值。行商也只能大致判断,如果说散商少报交易额,不可能是排名第一的潘振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清商埠简介 >大清商埠目录 > 第十七回 行商是爷散商是孙 伺机报复关宪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