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十八回 操办贡品不堪重荷 洪灾肆虐巡抚杀官
腾得一口气没处出,赌气采办仿洋物给督抚关正进贡。乾隆十四年二月,乾隆在两广总督硕色的贡折上朱批:“以前所进钟表、洋漆器皿,亦非洋做。如进钟表、洋漆器皿、金银丝锻、毡毯等,务必要洋做者方可。”万岁爷看似轻描淡写的话,使硕色魂飞天外。他骂陈焘洋,陈焘洋就顶他:“你再多派些捐,老夫连仿洋物都办不起。”采办贡品非得依赖十三行不可,硕色只好缩小派捐的胃口。

    唐英做粤海关监督时又重蹈覆辙。这个瓷痴本想把自己在广州研制的广彩瓷进贡给皇上,总觉得不满意拿不出手,于是就想到采办四件钟表献给皇上。唐英把行首严济舟叫来,严济舟当然会照办,但哭穷是行首一贯的做法。唐英一听严济舟哭穷,就叫他去采办广制钟表。谁知乾隆是钟表鉴赏行家,在唐英的贡物折上朱批:“此乃三等货也。”粤海关监督与其他地方官不同,乾隆通常不会在地方官的贡物上吹毛求疵,而粤海关监督的职守之一就是督办朝贡,乾隆又朱批:“包衣下贱,竟敢糊弄朕,该当何罪?”唐英也吓得好些天吃不下饭,还好,皇上念他年迈,以往烧制过许多皇上满意的瓷器,没治他的罪。这以后,无论是督抚关宪,还是十三行商,没人敢糊弄皇上。

    和珅下的礼单,既未盖皇玺,也未盖官印,而是以军机大臣个人的名义下手谕:“十三行首商见字即办,皇上有谕:贡物务必西洋所制,办毕循旧例押解护贡至京。”

    潘振承头都大了,他粗略估算了一下,没有百万银两办不下来。直接下手谕给十三行,这是怎么回事?为何要绕开粤海关?

    粤海关贡物,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常贡”,即每年都必须办的,既指外商自发呈献的贡品,也指到外商手中采办的贡品;一类是“备贡”,粤海关留有备贡银,通常由内务府下礼单交粤海关采办。另外,海关监督个人还要向皇上进贡,新年呈进年贡,元宵节呈进灯贡,端午节呈进端贡,皇帝生日呈进万寿贡。无论哪类贡物,均由十三行具体承办。为应付备贡,乾隆七年,监督伊拉齐奏请定制,每年从海关收入中划出五万五千两备贡银,其中二万五千两按年解京,交内务府造办处,三万两留在粤海关,以备办贡品之用。如三万两不足办贡品,则另从杂税中补支。

    面对内务府越来越贪婪的胃口,三万两备贡银远远不够,不够就叫十三行先垫着,减免行商应缴的杂税;杂税弥补还不够,就得由行商赔垫。行商是否赔垫,海关心里多少有数,对行商的巧取豪夺也会适度地收敛。因此,潘振承收到和珅手谕,马上去关部求见关正伊龄阿。

    伊龄阿,佟佳氏,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司员出身,来广州任职前任两淮盐政,是个向盐商敲骨吸髓的高手,盐商也由此得到伊大人的额外关照。伊龄阿看了和珅手谕,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不会跟潘振承点破,阴阳怪气地同潘振承道:“潘启官门路通天,结交上了万岁爷最宠幸的和中堂,本关除了妒忌,还是妒忌。和中堂把本关撇到一边,把美差全副托给启官,本关只能呆在一旁干瞪眼。”

    潘振承听出伊龄阿的弦外音,海关不会插手和珅下派的礼单,十三行休想从海关的杂税中得到弥补。

    潘振承立即进城见李湖,李湖看了和珅手谕眉头拧成一团,愤然道:“这是勒索,他好拿去讨好皇上。启官你不必理他。”

    “我的李大人!”潘振承哭笑不得,“他打着皇上的旗号,莫说不办,就是拿广制的仿洋物敷衍都不行。”

    “你怕什么?出了事——”

    潘振承不等李湖把这句话说完赶紧说道:“李大人,手谕是写给十三行行首的,还是让我来支应吧。”潘振承旋即告辞,他不让抚台为他担待,是害怕李湖指使十三行回绝了和珅,好以抚署的名义向十三行派捐。前些天,李湖还跟潘振承谈他的野心勃勃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清商埠简介 >大清商埠目录 > 第五十八回 操办贡品不堪重荷 洪灾肆虐巡抚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