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祸起头鱼宴
奇色彩。
就是这个在中统领80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得只身逃回汴京的枢密使童贯,为人却极有度量,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尤其是后宫妃嫔、宦官、宫女、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都会从他那儿得到不少好处,因此好评如潮,宋徽宗耳边经常听到关于他的好话。更重要的是,童贯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极具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兴趣意图,从而大获皇帝的欢心。
童贯净身入宫时,是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李宪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颇有战功。童贯读过私塾,跟随李宪出入前线,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宋徽宗入继大宝时,已经48岁的童贯正处于一个人的人生经验、阅历、精力臻于巅峰之际,于是大得宋徽宗的宠幸。宋徽宗封他为内廷供奉官,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内廷供奉官这个职位尽管不高,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贯到了杭州后,并没有像他人一样疯狂地去自己捞取好处,而是老谋深算地与贬居此地的蔡京交往密切,朝夕相处。
一年后,蔡京坐到宰相的位子上,主持国政之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向宋徽宗推荐童贯监军西北,让他去收复青海甘肃地区的四州之地。童贯担任监军后,率大军进发到湟川,然而,正在即将开战之际,突然接到皇帝手诏。原来是皇宫失火,皇帝认为是不宜征战之兆,急令退兵罢战。谁知童贯见战机成熟,断然决定拒不奉诏,看完手诏后,他若无其事地折起来塞进靴筒。毅然决然地继续挥师西进,果获大胜,连复四州。在庆功大会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诏,传示军中将领观看。众将一看,无不大吃一惊。领军主将惶恐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当时我军士气正盛,如果停兵罢战,今后的仗还怎么打?”主将又问:“如果打败了可怎么办?”童贯说:“这正是我当时不给你们看的原因。打败了,当然由我一人去领罪。”一听此言,众将领一下子“呼啦啦”跪倒在地,无不感激佩服。
这次胜仗,对于北宋极其重要。北宋已经许久没有军事上的光荣与辉煌了,童贯此举深得徽宗赏识,破例被任命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班师后,在京城朝野上下,童贯受到英雄般的热烈欢迎。
嗣后,童贯常年主持西北军事。并率兵连打几次胜仗,相继收复了积石军、洮州等地。政和元年,童贯官封太尉,领枢密院。从此,童贯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外族夏、辽、金周旋十多年。从此,童贯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柱石,撑起了大宋朝曾经多次险些垮下来的西北战局。
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童贯获得了宋徽宗的赏识,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宋徽宗出使辽国。其实这也是童贯早就盼望的。原因是这段时间西线无战事,童贯静极思动,想到东北方的辽国去看看是否有什么机会。
尽管此时童贯如日中天,然而,毕竟这是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外国,因此,还是有大臣提出疑义,认为以一个宦官代表皇帝出使,实在有碍观瞻,会让辽国小看,认为偌大一个北宋无人可派。谁知,徽宗皇帝却表现出浪漫而轻佻的性格,为童贯骄傲自豪地说:“契丹人听说我朝有一个童贯,屡屡打胜仗,很想见识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考察辽国的情形。”于是,特意加封童贯为检校太尉,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以童贯为副使,以贺正旦的名义前往辽国。然而正是宋徽宗皇帝的这一次浪漫行为,为北宋的灭顶之灾和黎民百姓的家破人亡,埋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此为后话。
在辽国盘桓数日后,童贯带人返回宋朝,一天晚上,住在卢沟河的驿舍,深夜有燕人马植前来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