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引子
臣单于的大汉公主。然而,年&lt;u&gt;htt<a href="p://www?" target="_blank">p://www?</a>99lib?net&lt;/u&gt;仅十六岁的刘彻首创帝王年号,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切的一切,表明新天子年纪虽轻,却是意气风发,雄才大略,令人耳目一新。

    刘彻初登帝位,即调名将李广任未央宫卫尉,另一名将程不识则出任长乐宫卫尉,并时常召两位老将彻夜长谈,以更多地了解匈奴情况。传说刘彻不避闲言,亲信男宠韩嫣,甚至到了同起同卧的地步,也是因为其祖父韩颓当在匈奴生活多年,而韩嫣本人亦熟知胡人的兵器和阵法。有见识的人们暗中推测,在这一任天子手里,大汉对匈奴一贯妥协的局势必将有所改变。

    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匈奴军臣单于致书大汉皇帝刘彻,称孙公主已然病殁,要求再娶大汉公主,此时距离孙公主离开长安还不到五年。胡地生活艰难,出嫁匈奴的公主大多妙龄早逝,少则两年,多则数年,便会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郁郁而终。但汉廷素来重视和亲,牺牲几个女子算不得什么,只是刘彻心中总有一股怨气,特意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宣室廷议。

    大行王恢是北方燕地人,担任过边吏,熟悉边境情况,慨然道:“匈奴与汉和亲,常常维持不过几年便违背盟约。不如兴兵讨伐。”御史大夫韩安国素以能言善辩著称,当即反驳道:“匈奴逐水草迁徙,居无定处,难得而制。如果出兵数千里与之争利,人马疲乏,如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极,力不能起鸿毛。匈奴则可尽全力制汉之惫,这是很危险的。不如继续与匈奴和亲。”

    朝臣大多赞成韩安国的意见,刘彻不得已只能同意下诏与匈奴和亲,并选中同父异母兄江都王刘非之女刘徵臣,预备封为公主出嫁匈奴。刘徵臣时年十七岁,既是皇帝的亲侄女,又美貌可人、知书达理,可谓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正当和亲事宜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太皇太后窦漪房突然病逝。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因生男刘启而母凭子贵,刘启即位后为皇太后,刘彻即位后为太皇太后,其人好黄帝、老子言,对子孙两朝政事影响极大——刘启不得不读《老子》并尊崇其术以迎合母亲;刘彻即位后欲兴事更化,隆推儒术,但因祖母反对而作罢。窦漪房的死非同小可,代表着“无为而治”时代的结束,被她钳制了许久的大汉天子终于得以舒展手脚,完全按己意行事。

    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刘彻立即下诏停止准备刘徵臣出嫁匈奴事宜;免去周昌丞相职,提拔之前被窦漪房强行罢去太尉官职的母舅田蚡为丞相;任命未央宫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守云中;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驻雁门;十月,又改年号“建元”为“元光”,宣布大赦天下。

    一切的变动都隐藏着动机与秘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即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真正改变的契机始于一个名叫聂壹的富商。

    边塞始终是商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匈奴渴求中原的生活物资,大汉需要匈奴的马匹,总需要有人居中牵线交易,因而无论大汉、匈奴两国之间是战是和,边界的关市始终存在,一些大商人甚至还是双方朝中的座上宾,这位雁门马邑豪商聂壹就同时是大行王恢和军臣单于的贵客。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王恢暗中将聂壹引见给皇帝刘彻。王恢历来主张对匈奴用兵,他也很清楚年轻皇帝霸道多欲的心思,现下再无太皇太后钳制,必然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果然刘彻一见到聂壹,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匈奴的详细情形。聂壹数次到过匈奴王庭,与军臣单于熟识,称自高皇帝和亲之后大汉已完全取信于匈奴,只要依计行事,诱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汉公主简介 >大汉公主目录 > 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