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十六个宫女的密谋:杀了嘉靖皇帝
霉的家伙们,都和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这肯定是在帝国制度下,杨廷和们能够大展拳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几乎就是在此同时,嘉靖皇帝表现出的另外一种素质,毫不容情地将杨廷和们——君臣际会、共同开创太平盛世的梦想打了个粉碎。

    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嘉靖初年著名的“大礼议”及“左顺门事件”。

    所谓“大礼议”,核心的内容就是讨论如何称呼嘉靖皇帝的父亲和母亲。

    这个问题,在今天人们的眼光看来,可能会显得特别可笑、无聊而不可理解。但在当时,确是一件绝对惊天动地的大事,以至于沸沸扬扬,群情激愤。到左顺门事件时,演变成了一场真正的血雨腥风。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社会是极其严格的宗法制社会,帝制传承和整个社会遵循着一套严密而神圣的宗法制度。

    在此制度下,皇家嫡长子为大宗,为帝统,是帝位的继承者。其他皇子为小宗,为旁支,只能分封为王。大宗是正宗,是尊之统也,其尊贵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小宗可以绝,大宗则决不可以绝。

    当大宗后继无人也没有同父兄弟,需要由小宗入继帝位时,小宗必须过继给大宗,然后才能继承帝统。小宗本身并没有皇位继承权。这就是所谓必须先正名,名正才能言顺,言顺才能事成。

    正德皇帝没有儿子也没有同父兄弟,临死时又没有安排好小宗过继事宜。结果嘉靖皇帝继位后,从第三天开始,便想方设法要求追尊自己死去的父亲为皇帝,尊称自己活着的母亲为皇太后。

    他这样做的潜台词是要否认自己以小宗过继大宗,从而表明自己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并不需要领别人的情。他所针对的对象,显然是张太后与杨廷和。因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与他自己的母亲将永远屈居于张太后之下,他自己也将永远摆脱不了张太后与杨廷和拥立自己的阴影。

    从当时的情况看,他这样做肯定没有道理。因为,谁都知道,他所坚决要求的东西既不是事实,也不符合法统规范,而且显得心理相当阴暗。因此,理所当然地受到杨廷和几乎所有大臣们的反对。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十五岁的小皇帝竟认准了这一条,极其顽强地坚持着,称得上是不屈不挠。

    他先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召见杨廷和,与他促膝谈心,希望杨廷和体谅,自己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杨廷和显然无法体谅。

    随后,小皇帝派人用金银收买杨廷和的几位重要助手,还是没有成功。

    最后,这位皇帝使出了杀手锏,他痛哭流涕地表示自己准备辞去皇帝的职位,以便回到湖北老家去奉养自己的母亲。这一来,杨廷和及其支持者们被逼到了悬崖边上。除了投降,就是决裂,他们别无选择。

    公元1524年,即嘉靖三年,嘉靖皇帝继位三年时,杨廷和心情相当暗淡地辞职,离开了北京。此时,他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声望与赞誉,并且后代的历史记载也证明了他贤臣良相的名声。

    但他的心情仍然暗淡。

    原因在于,他有一个高得多的期望值——

    辅佐皇帝成就辉煌的嘉靖盛世,就像大唐开元盛世那样。

    从当时的情况看,这并非完全不可能。

    嘉靖初年的开局相当好,一大批围绕在杨廷和身边的大臣,在后世都享有贤明能干的声誉。可惜,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超出了他们预料和左右的能力,就是那位他亲手选择与扶植起来的皇帝——嘉靖皇帝。

    对于这位来自湖北乡下的皇帝来说,有一个杨廷和们永远都无法事前预料的心理,这个心理就是:国家治理得如何,永远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用皇帝的无上权威,使自己舒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简介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目录 > 第六章 十六个宫女的密谋:杀了嘉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