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暂时的沉寂
的指挥下从5月15日开始行动,发起了鞍海战役。5月22日,我四纵收复鞍山。
在我方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海城守军在潘朔端师长带领下于5月30日宣布起义。6月3日,我军又攻占了大石桥。整个鞍海战役共歼敌3300余人,争取起义2700余人。特别是潘朔端的起义是东北第一次整师起义,也是东北战场上我军第一次吃掉一个整师的战例,对东北战场战局影响很大。
由于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了长春,控制了大半个东北。所以,蒋介石于6月3日飞返南京之后第三天,在和马歇尔商议之后,宣布停战15天,以便在下一步的谈判中取得主动,在全国人民面前捞取政治资本。
同时也是为了休整部队,准备更大的进攻。
停战期间,国共代表又进行和谈。种种情况表明,和谈进入了关键时期。如果这次和谈破裂,国共两党之间的和谈很可能彻底破裂,内战将全面拉开。6月18日,蒋介石通过马歇尔向中共代表团提出《东北整军及中共军队在关内外划地驻留之方案》,他要占领包括哈尔滨在内的大部分地区,我党只能在佳木斯和齐齐哈尔地区活动。我党当然不可能接受这种条件。不能和平解决问题,就得准备大打。1946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就向全党发出了准备大打的指示。6月22日,又给东北局专门发出了类似的指示。6月24日,林彪给中共中央发了一份长电,报告东北如果要大打将会遇到的困难,认为“目前能争取和平为有利”,为此,可以“作暂时的一定限度的让步”。6月25日,中央给林彪本人发出了“国民党一切布置是打,暂时无和平希望”,“全国大打”,“全靠自力更生”的指示。
中央的估计是正确的。6月26日,蒋介石就开始全面进攻我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7月2日,周恩来和蒋介石进行会谈,毫无结果。
国共两党进行了大半年的和平谈判从此停止,此后再也没有进行过正式会谈。虽然周恩来仍在国统区与各界人士进行联络,做各方面的统战工作,还与美方多次讨论过停战问题,但国共和谈实际上已经彻底破裂(周恩来等在11月19日返回延安,参加军事调停处执行部的叶剑英等人则一直到1947年2月21日才回到延安),全面内战已不可避免。
全面内战开始后,从全国来看,由原来的“关外大打,关内小打”,变为“关外小打,关内大打”,因为蒋介石把内战的重点放在中原、陕北和山东。东北地区大致保持了以松花江为界的对峙局面。由此,我东北局把主要力量放到了根据地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