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磨刀
    1948年10月7日,林彪和罗荣桓等东野总部首长来到了近几个月来一直让他们关注的锦州,登上了北郊的帽儿山山顶。

    面对着锦州城的坚固建筑和防御工事,林彪又想起了打四平的教训。虽然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二纵、三纵、六纵、七纵、八纵、九纵都来了,林彪手中不缺兵力。但是,面对具备坚固防御工事的这座城市该如何打攻坚,成了林彪考虑的头等大事。这时林彪认真回顾了几天前打义县的情况。

    义县位于锦州以北约50公里,是锦州北边的屏障。在军事家的眼中,对于“欲守东北,必守锦州;欲守锦州,必守义县”的古训是不会有任何争议的。国民党军队的九十三军暂编二十师的7000多人在此防守。九十三军是滇军的老部队,二十师是美械装备师,战斗力不弱。国民党军队早就在义县原有城墙的基础上修筑了坚固工事,特别是地堡群是用钢轨或巨大的木材修筑的,修成后国民党军队曾用火炮进行自测,合格后方才验收。在地堡群外面,还挖掘了深和宽各为3米的壕沟。所以,打义县并不容易。

    1948年9月12日,我军包围了义县,17日夜发动进攻。进攻义县的是我东野三纵和二纵五师的主力,还有炮纵的炮火支援,统由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指挥。我军一开始就猛冲猛打,可是在敌人坚固的据点和强大的火力面前效果并不大。两天后改为逐点进攻,就是先用炮火轰击敌人据点,使之丧失强火力,然后用轻重机枪压制两侧据点的火力,再用步兵攻占中间的据点。这样打法进度也不快。最后韩先楚接受了二纵五师参谋长汪洋的建议,改为大挖交通沟,五师用了14个小时,就挖成了总长7300米的五条交通沟。两个昼夜之后,就把交通沟挖到了义县西南敌人阵地面前,最近的只有100多米。然后把平射炮从交通沟中推到阵地最前方,对准敌人的地堡,一炮解决一个。敌军组织部队出击,又被交通沟中的我军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敌二十师一团团长赵振华说:“这一手确实构成了守军的致命威胁。……师长王世高曾召集团长以上的人到西南城墙上观察势态,研究对策,团长们也想不出好办法。我也曾召集可以离开阵地的军官,深入下层研究对策,但大家也只是面面相觑,想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就这样,守卫义县的敌军坚固工事被我军一层一层地剥去,最后城墙也被我炮纵的炮火轰垮,义县终于被我攻克,守军二十师官兵7000多人被歼灭或做了俘虏。

    林彪在向三纵、二纵、炮纵仔细了解了攻克义县的经验之后,对攻克锦州也做出了大挖交通沟的决定。就在10月7日,林彪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一)每个师需以6个营的兵力(2/3的兵力)全部用于挖交通沟,只留下担任尖刀的部队在后面进行充分的突击准备。绝不可只依靠少数部队挖交通沟。

    (二)挖交通沟时,要有不怕伤亡、不怕疲劳的精神,大胆进至距敌五六十米处,沿途摆开,由前向后挖,前后同时挖。

    (三)每个师要挖五条或三条交通沟。

    (四)每条沟须高宽各一米五。

    (五)挖沟时先须以卧倒姿势挖卧沟,然后逐渐挖成站沟。要不怕疲劳,只要我肯挖交通沟,则不管敌火如何激烈,工事如何坚固,都将使其丧失作用。

    (六)以上指示必须坚决执行,不可懒散怕疲劳不执行。

    今后东北全军的基本任务是攻大城市,故各部须在此次挖沟中,在思想上与作风上,打下坚固基础。这样,今后作战就增加了重大的必胜因素。

    林彪这个命令坚决而具体,各部队立即执行。攻城的大军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工兵部队,从农村参军的战士挖起沟来得心应手,进度极快,一个夜晚就可以把交通沟挖到敌人的阵地前。后来的事实证明,林彪的这一决定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决战·辽沈战役简介 >大决战·辽沈战役目录 > 二、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