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淮海最后一战
    1949年1月2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华野总部关于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的报告,并将总攻的时间定在1月6日。

    华野总部之所以会要求早点发起总攻,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淮海决战打完之后,下一步必然就是渡江,我人民解放军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而渡江之战不能晚于4月底,因为过了4月,长江就要涨水,江面就会加宽,就会增加渡江的难度,增加部队的伤亡。现在,只要有了把握,只要不影响全国的大局,就应当尽快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迅速结束淮海战役,让部队早日休整,然后进入渡江作战的准备。中央批准华野的计划,也是从这一点考虑的。

    当中央军委批准了华野的计划之后,华野总部对总攻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对杜聿明集团的全歼,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用3至7天,目标是先将相对较弱的李弥兵团加以歼灭;第二阶段再行消灭相对较强的邱清泉兵团。华野将投入一纵、二纵、三纵、四纵、八纵、九纵、十纵、十一纵、十二纵和渤海纵队10个纵队用于向包围圈中的敌人进行攻击。

    包围圈中的国民党官兵这时在一心盼望着好天气。高级军官知道有了好天气就可能在空军的掩护下突围以求生,普通官兵只想有了好天气就可以多抢到一点空投下来的食品以救命。

    1948年12月29日,天气转晴,蒋介石派来的董明德和杜聿明派出的舒适存乘飞机飞南京,去向蒋介石报告突围计划,空军也开始进行空投。这天的空投除了投下若干食品之外,还投下来两样东西,一样是黄百韬兵团的《烈士纪念册》,一样是南京《救国日报》刊载的中国共产党公布的内战战犯名单,杜聿明的名字赫然列于其中。底层官兵们看到这些东西后破口大骂:“老子们要吃饭,投这些废物干什么!”

    杜聿明看到这些东西之后心中明白,蒋介石是在告诉他:你已经成为共产党列出的头等战犯,是“国人皆曰可杀”的人物,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必须向黄百韬学习,为蒋介石效忠送死。所以当蒋介石从舒适存处听说杜聿明近来身体一直不好,在第二天发来电报说“听说吾弟身体有病,如果属实,日内派机接弟回京医疗”时,杜聿明立即电复蒋介石:“生虽有痼疾在身,行动维艰,但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而只身撤走。请钧座决定上策(按:指他向蒋介石建议的上中下三策中的上策),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但是,他在1月3日得到了蒋介石的来电:“照第三案执行,自5日起投足三日粮食。”就是说,蒋介石仍然坚持要他进行完全无把握的冒险突围。蒋介石所采取的,是杜聿明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中的下策。

    杜聿明很明显地感觉到了灭亡时刻的到来。因为他明白:在国民党军队中,由于统帅部、前方指挥官、部队长这三者之间矛盾重重,由于部队与部队之间矛盾重重,如果下令突围之后,必然的结果肯定是各自顾各自,无法按照事先下达的命令统一行动,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击之下,必然迅速土崩瓦解。黄维的突围就是眼前的例子,他即将成为第二个黄维。

    1月5日,蒋介石派空军开始大规模投粮,计划是空投3天之后,让部队吃饱了肚子,带上一部分粮食,就进行突围。杜聿明认为投3天不够,电告蒋介石请求继续空投。蒋介石回电说:“准再投3日,务必遵照实施。”

    杜聿明未曾想到,空投才进行了一天,他的二十几万大军灭亡的时刻就已经到了。

    1月6日下午3时30分,淮海前线总前委发出了总攻命令。命令中说:

    为贯彻战役决心,趁敌人还未能得到充足粮食、弹药补给,且疲惫动摇恐慌之际,争取迅速解决该敌,全歼杜、邱、李匪部,以获淮海战役全胜。

    一声令下,我军各种重炮一齐向敌人阵地发起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决战·淮海战役简介 >大决战·淮海战役目录 > 六、淮海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