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忻口会战及太原失守
日军侵占平津后,占领长辛店、丰台、南苑、独流等外围据点,掩护其主力集中,按照其1937年7月27日制定的作战计划,预定在增援的第5、第6、第10师团到达后,以主力沿平汉、津浦铁路南下。
8月1日,中国统帅部命傅作义之第35军和汤恩伯之第13军向察哈尔前进,以威胁平津日军,8月4日,到达南口地区,日军为解除其南进时的后顾之忧,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于8月8日进攻南口,遭到第13军的顽强抗击,多次冲锋均被击退。
8月9日,日本参谋本部为消除平津地区北面之威胁,为尔后作战创造有利条件,令关东军组成察哈尔派遣兵团,与中国驻屯军协同打通平绥铁路东段,并占领张家口。日军混成第11旅团于11日再次进攻南口,汤恩伯指挥第89师进行反击,将日军包围于阵地前并切断其后方联络线。日军被迫转为据山地防守,靠空投补给弹药、食粮。日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急调刚刚到达华北之第5师团增援。
8月20日,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乓团(指挥官东条英机中将,下辖独立混成第1旅团,混成第2、第15旅团,步兵第16、第30联队,骑兵第2联队,野炮兵第2联队,工兵第2联队及第2飞行集团的14个飞行中队)开始向张家口进攻,日军第5师团于16日进至南口地区,指挥第11混成旅团猛攻第13军阵地,25日攻占南口。27日,北路日军亦攻占张家口。中国军队逐渐向绥晋地区撤退。
日军占领平绥铁路东段后,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于8月31日再向华北增调第14、第16、第108、第109师团,并编成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下辖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辖第6、第14,第20师团,野战重炮兵第1、第2旅、第8联队,独立山炮第1、第3联队,战车第1、第2大队)、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辖第10、第16、第108师团,野战重炮第6旅团)。方面军直辖部队有第5、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及独立攻城重炮兵第1、第2大队等。9月4日,第1、第2军分别沿平汉、津浦铁路南下,以平汉路为主要进攻方向,企图在保定、沧县一线围歼河北境内的中国军队,察哈尔派遣兵团配属一部伪满军及伪蒙军,由张家口沿平绥路向天镇、大同进攻,第5师团由宣化,涿鹿沿桑干河两岸向蔚县、阳原进攻。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国民政府于8月11日召开国防会议,决定成立大本营(不久仍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由蒋介石任陆海空军大无帅。8月20日下达《国军作战指寻计划》,将全军区划分为5个战区,确定主战场在第一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二战区。第一战区作战地域为冀省及鲁北,司令长官蒋介石兼,由石家庄行营主任徐永昌代理。第二战区作战地域为察、绥、晋省,司令长官阎锡山。当南口,张家口之军队撤退至察、绥时,第二战区决定加强晋北的防御,并拟定了作战计划:“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于大同、浑源、应县附近。”
9月5日,日察哈尔派遣兵团开始进攻。李服膺之第61军,在天镇以东山地逐次抗击后退人城中。9日,阳高失守,李服膺弃天镇城撤走。
11日,日军进至聚乐堡,逼近大同,第5师团亦攻占蔚县,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计划集中兵力,在大同地区与敌决战。阎锡山以大同地形不利为由,收缩战线,令其放弃大同,退守雁门关长城沿线。日察哈尔派遣兵团于13日占领大同,17日攻占丰镇,20日占领左云、右玉。第5师团于14日攻占广灵,9月21日,第二战区急令第17、第15军及第73师开赴平型关,阻止日军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