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八路军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
余人向东突围,至郑家岔又遭迎头痛击,除100余人逃脱外,其余被歼。晋绥军区部队在甄家庄地区连续作战中,共歼灭日军700余人、伪军100余人。甄家庄战斗后,日军为进行报复“扫荡”,又以独立混成第3旅团先后向兴县、界河口、康宁镇等地进犯。晋绥军区部队以伏击、袭击等手段又歼敌一部。至10月下旬,日军分别撤退。

    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作战

    日军在“扫荡”北岳区时,即以其第1军之第37、第62、第69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2万余人,在飞机支援下,采用所谓“铁滚式”新战法,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实行毁灭性“扫荡”,企图建立其“山岳剿共实验区”。所谓“铁滚式”新战法,即以直接参加“扫荡”的部队及配属之伪军、特工队等,编成3个梯队,在40里纵深内分3线配置。其第一梯队以日军为主,配属特工队等。主要任务是合击八路军主力兵团;第二梯队由日伪军混合编组,裹胁大量民夫,编成物资搜索队、俘虏工作队等,其任务是挖掘根据地资财,捕捉根据地地方党政人员和小部队;第三梯队又以日军为主,其往务是继续“清剿”,捕捉八路军零星人员,掩护其第二梯队“抉剔”,维护交通运输。为保护其补给线、日军将其运输活动完全置于3个梯队的纵深内,当第一、第二梯队行动时,大力前送后运;一俟第三梯队通过,其运输立即停止。日军另以第62师一部兵力和伪军一部配置于白晋路之沁县至长治段西侧,切断太岳、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联系,阻止太岳八路军向东转移,以第69师团一部配置于同蒲路霍县至洪洞段东侧,阻止太岳八路军向西转移。在此严密的部署下,日军沿沁河两岸由北而南“滚进”,企图把太岳八路军主力合击于中条山区;尔后,再自南而北反复“清剿”。

    10月1日,日军第37师团自运城、侯马地区向东,第69师团由霍县、介休、南关镇地区向南,第62师团由长子地区向西南,对太岳根据地形成包围;尔后,从沁河两侧由北向南推进,首先“扫荡”太岳北部地区。太岳第1军分区部队在民兵配合下,节节阻击,给日军以一定杀伤,但由于对日军此次“扫荡”特点尚不熟悉,岳北地区的反“扫荡”一度陷入被动。至16日,日军推进到临汾至屯留公路两侧。17日以后,八路军对日军的行动特点已逐渐掌握,加之日军兵力不足,其翼侧和后方逐渐空虚,太岳军区第1、第2、第3军分区主力乘机向日军侧后挺进。日军主力越临屯公路继续向南推进,对太岳南部地区八路军连续进行合击,岳南地区八路军主力已先期转移,日军接连扑空。太岳军区主力转到外线后,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广泛出击,先后袭击白晋路两侧之道兴、三家店和同蒲路东侧之赵壁及石圈河、上阁等日军据点,并在苏堡地区伏击,给日军以有力打击。

    10月中旬,当日军刚进入岳南地区时,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奉命率领第16团开赴延安,22日进到临汾东北25公里的韩略村据点附近,从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报告中得知,日军每天都以汽车在少数部队掩护下,由临汾经韩略村为“扫荡”之日军运输物资,遂决心在韩略村附近设伏,打击日军运输部队,配合腹心地区反“扫荡”作战。第16团在群众掩护下隐蔽了2天。24日3时,第16团于韩略村西南公路两侧地区设伏。8时许。日军汽车13辆(内有小汽车3辆)由临汾开来,进入伏击圈。预伏的第16团给敌以突然火力袭击后,即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3小时激战,日军120余人除3人漏网外,全部被歼,第16团伤亡50余人。从缴获的日军文件查明,该敌系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组织的“战地观战团”,是专门从北平前来参观“铁滚式”新战法的。其中包括日军支那派遣步兵学校的第5、第6中队及其他军官,内有少将旅团长1名、联队长6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简介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目录 > 第二十三章 八路军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