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民歌运动的开端:“中国现代民歌”
    我们相信摘掉一些评论者硬加上去的“帽子”后,将可以帮助我们以一种较客观的态度来重新看待现代民歌运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学者 苗延威

    1975年6月6日,由台大研究所刚毕业的创作者兼歌手杨弦发起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台北中山堂举行。这场被视为现代民歌运动缘起的演唱会,被誉为“辛亥革命”第一枪,而“中国现代民歌”这个提法也因此引起关注。

    在这场演唱会中,最受瞩目的是八首杨弦谱自诗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诗集中诗作的创作民谣。杨弦谱唱了《乡愁四韵》、《民歌》、《江湖上》、《乡愁》、《民歌手》、《白霏霏》、《摇摇民谣》、《小小天问》。杨弦当然不是台湾国语现代民歌创作的第一人,但因为这场意义深远的演唱会,他的作品得以流传,并被赋予“台湾民歌之父”的美誉。

    胡德夫

    杨弦透过对民族音乐的追寻,赋予民歌更多的民族色彩,以余光中的诗作入词,呈现的是一种对历史、文化中国的怀想,演唱《民歌》常常令他感到“一种中国长久被压抑,渴望挣扎、突破的力量在贲张,唱到后来,激动得快唱不出来了。”

    “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并不是杨弦第一次发表作品。早在1974年,杨弦参加当时已颇负盛名的歌手胡德夫的演唱会,在那场演唱会中,杨弦演唱了谱自余光中诗作《乡愁四韵》的歌曲。一种说法是杨弦的演唱“受到现场观众的欢迎”,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杨弦敢把那不能唱的诗唱了起来,又可以不理会台下有人在骂:‘干你娘,长江水是圆是扁,你知道个鸟!’”

    “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之前杨弦曾经写过一篇《寻找一条沐浴心灵的清溪》,在这篇文章中他说:

    西洋现代民谣的传入已有多年了,年轻一代也大都喜爱过这种节奏鲜明,旋律轻快的音乐。但由于文化和环境的差异,当一个中国青年在聆听、学唱,并咀嚼外国文字寻找共鸣之际,在感觉上总是会有一层隔阂的。反过来回顾我们本国的歌谣,艺术歌曲的风格和演唱形式一直不易在大众之间普及,时下流行歌曲又多为有志之士所诟病……

    余光中

    余光中的诗加上杨弦谱的曲,在各个歌手、乐手的通力配合下,这场民歌演唱会赢得了两千听众的热烈掌声。恐怕大多数人最早听到的《乡愁四韵》都是罗大佑的版本,杨弦版的《乡愁四韵》是在罗大佑之前,而罗大佑自己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也没听过杨弦版。杨弦作曲的《乡愁四韵》采用了合唱的形式,和罗大佑那种淡化旋律突出人声的方式极为不同,前者着重的气势,后者更看重其中的韵味。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这场标志民歌运动开端的演唱会以及杨弦后来推出的个人专辑均未引起还在读书的罗大佑的关注。罗大佑虽然“并没有跟着高举那样的旗帜,但实际的行动却符合这个标准,甚至还自立门派,多冲击出了一块新的领域。”80年代,罗大佑在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中唱道“风花雪月之,呼啦啦啦乎;所谓民歌者,是否如此也”,可见他对民歌尤其是校园歌曲持有的怀疑态度。

    罗大佑

    杨弦与罗大佑虽然未在同一条路上,但他对众多民歌手的影响非常深远。在2002年的民歌纪念活动中,蔡琴回忆当年还是学生的她曾经追随杨弦的演唱会,“我们当年对于民歌的痴情,比现在的追星族更死心踏地。”另一个民歌手赵树海则说,当年他在当兵时,在电视上听到杨弦的歌声,激发出创作才能,“杨弦对我影响太大了,我因他而写歌,从此改变了人生。” 杨弦唱歌时喜欢身穿唐装,“那一派风范啊──”,当年也是歌唱青年的导演赖声川回忆道,“没有人能比,所以,每次只要一看到杨弦出现,大家就自动闭嘴,场子让给杨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读库0600简介 >读库0600目录 > 民歌运动的开端:“中国现代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