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挖一个后现代的鼻孔先荣超
    《生力啤酒广告》中,他是那位网名如梦变脸后的“如花”。

    如花是谁?现在基本上再提这个问题只会遭来鄙夷的眼神。

    不知从何时兴起,一个满面胡茬、手挖鼻孔的形象悄然成为了网络上最为流行的一个“符号”。无论是在BBS中、各种聊天室中或者MSN以及QQ,有些人甚至将它设置成手机里的屏保随身携带。这个相貌猥琐的形象到底是谁?恐怕会有无数人可以异口同声地报出答案:“如花!”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尽管处处充斥着低俗、无聊、莫名其妙的场景,但总体上电影依然有着一定的故事主线,有迹可寻。周星驰本人所扮演的角色也都将插科打诨作为一种“调剂”,夹杂在正常的人物表现过程中。真正在其电影中起到颠覆剧情、甚至将反电影传统的人物形象贯彻地最为彻底的就只有“如花”——一个总以满面胡茬、手挖鼻孔的形象出现的身份不明的人物。在电影中,他可能会在任意时刻出场也会在任意时刻消失,完全没有前兆与任何逻辑可言。他本身的形象更是与电影表现本身毫无关联,纯粹起到串场或简单的搞笑功能。大众会在对其言行放肆大笑之后,却又会将这个人物深深印在脑海之中。

    现代符号学的著名学者朗格认为:所谓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感性形式呈现”。这种“主观的现实”是无法用推论性的形式加以表达的,而只能用艺术符号或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来加以表现。人类对于艺术符号的把握,实际上就是通过某种简化形式对人类自身的情感所进行的认识活动。因此当“如花”这一符号流行于我们生活中的时候,其实不难理解,电影里的“如花”只是一个龙套,一个既可笑,又可悲可怜的小人物。大众在爆笑之后也会潜移默化对其产生了同情,甚至会与自身价值联系起来。于是一部分人群通过复制以及传递“如花”这个符号表达自己身为社会中微弱个体的自怜与自嘲的真实感情,而这种“符号”同样也起到了传达彼此间沟通的作用。 简单以一个字来概述“如花”这个符号,再没有比“贱”更合适的了。

    有趣的是,在近年流行的所谓“贱”文化之中,从周星驰到孔庆翔,从吴宗宪到康熙来了,从木子美到芙蓉姐姐,每一个“贱”字的背后都引起不小的话题。惟独如花的名字总是会被忽略掉。从一定意义上讲,如花很红,一见到满脸胡渣挖着鼻孔又故作娇羞状的形象一概以如花谓之;另一方面,他又很不红,他平凡得如同你身边的路人,即使他与你擦肩而过,你也根本想不到他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如花。

    这是为什么?

    至今,我都没有见过如花本人,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只是通过一两次电话,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至今仍有兴趣将他拿出来念叨。世间有很多人见面不如闻名,这句话放在演艺圈中更是入木三分。

    2004年的初夏,当时的我还是某娱乐报社的实习记者,缺乏明星资源是当时最困扰我的事。一天下午,主编严肃地走到我的办公桌前,来回踱了好几圈,这让我想起伏契克的那句“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是七步。这个我熟悉。走过去是七步,走过来也是七步……是的,这一切我很熟悉。”

    如果不是主编的灵光一现,我也很难想象会与如花这个人有半点关系。但是我确实记得他在来回踱了好几圈之后,终于对我说了一句话:“搞一搞如花吧。”

    “搞”在这里的意思就是采访、编辑、公布于市。至今我也不清楚当时的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只是我生来是一个实干家,所以我只回答了一个字:“好。”

    在我的字典里,“好”的意思并不是“我可以”,而是“我尽力”。只是这一次很幸运,“好”完了之后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凡做过采访的记者都深有体会,采访这种事往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读库0600简介 >读库0600目录 > 挖一个后现代的鼻孔先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