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后的时刻
8月6日黄昏,卢庆贻在发报的间歇,登上了中央银行大厦的废墟,他看到一大群日军挺着刺刀,排着纵队向前冲,斜阳的余晖照在日军一排排的刺刀上,闪闪发光。日军都没有穿衣服,仅用一片布裹着裆部。卢庆贻转过身去,看到远处还是日军,冲进城来的日军从四面八方开始围攻第十军军部所在地的中央银行大楼。
那天晚上,方先觉让卢庆贻向统帅部发了一封电报:“本军部队已经伤亡殆尽,守城部队盖由杂役混编而成,两弹医药均缺,难以为继,衡阳危在旦夕。”
后来,在公布了的蒋介石日记中能够查到,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不料伤亡之大已至于此也……为之抑郁者久之。”
也就是这一天,日军攻进了衡阳城。
此时,衡阳保卫战已打了46天。
卢庆贻说,当时抬进城里的伤员已有6000余人,均为重伤员,无法作战,轻伤员都没有走下火线,仍在前方与日军厮杀。
童纪统说,当时没有医药,甚至连绷带都用完了,卫生兵只能用布片包裹伤员的伤口。由于没有消炎药,很多人的伤口感染,都生了蛆。
然而,伤员们面临绝境死地,却毫不消沉气馁,他们坐在一起,臂膊挽着臂膊唱《中湘颂》,这是方先觉作词谱曲的歌曲,在衡阳保卫战众志成城严阵以待的时候,他们唱这首歌;在大战间歇与日军比拼士气的时候,他们唱这首歌;现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唱这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民族义旗飘衡阳,志士起蒸湘。
孤军奋斗显身手,视敌如犬羊。
还我田园全骨肉,携手上疆场。
反攻国军将接近,复湘桂,下粤汉。
战舰如云会东海,沸腾太平洋。
誓死如归,为我中华民族争荣光!
《中湘颂》中的蒸湘是现在衡阳的一个区,也是民国时期衡阳的代称。而“两卫”,则指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
卢庆贻记得这天晚上,军部召开了会议,面对10万穷凶极恶的日军,第十军伤兵满营,绝无胜算,而援兵又迟迟未到,现在该怎么办?
突围吗?10万日军围攻如同铁桶一般,大炮昼夜轰鸣,如何突围,又如何能够突围出去?就算侥幸突围出去了,衡阳城里的6000伤兵怎么办?怎能把他们交给日军?日军攻破衡阳城后,一定会报复屠城。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些天打死了多少鬼子,但都感觉到鬼子死亡人数比中国军队多得多,日军怎么会善罢甘休。
投降吗?那更是不可能的。第十军已经坚守了46天,怎么能功亏一篑?自古中华好男儿,义字当先,义无反顾,取义成仁,忠肝义胆,忠孝节义。金石之身,怎能与瓦片为伍?
剩下的,只能是坚守。
方先觉和各师师长相约,大家死就死在一起,黄泉路上有个伴儿。
8月7日中午,日军四面合围,中国军队弹尽粮绝,各师师长遵守誓约,来到了中央银行地下室。日军的大炮震耳欲聋,地下室的桌子上落下一层又一层尘土。尘土落在发报机上,卢庆贻擦拭过后,一发炮弹过来,又有一层尘土落下来。
方先觉询问各师战况,卢庆贻听到参谋统计后说:“只剩7000人了,几乎都是伤兵。”
师长们请求方先觉突围,劝告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出去后带领兄弟部队再打回来。卢庆贻听见方先觉说:“我出去了,这7000士兵怎么办?不能把他们送给日本人,这7000士兵跟着我们出生入死,都是好弟兄。”
军部里的所有人都在方先觉面前站成一排,他们朗声答道:“大家死在一起,黄泉路上都有照应。”
由于第十军电台功率很小,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