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投降?停战?
觉答应了,双方的地位直到此时应该是相等的,中国军队保持了尊严,日军也保持了尊严。

    然而,日军背信弃义,把方先觉和第十军军部的所有人关押在天主教堂,作为俘虏处理。

    就算方先觉被俘,也毫不丢人。

    德国的《步兵操典》规定,帝国官兵在部队减员60%以上的,弹药耗尽的,陷入敌优势兵力包围已无可能突围的,都可以选择投降。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第十军在衡阳保卫战第一阶段就应该投降了,而且投降是毫无指责的。

    德国陆军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陆军,德国的军队制度也本着爱护军人的目的。

    当时世界上每一个先进国家的军队都有《步兵操典》,我不知道当时的中国军队有没有《步兵操典》,可能没有,因为我从来没有听抗战老兵们提到过《步兵操典》。就算有,中国军队文化程度普遍很低,绝大部分都是文盲,又如何能够看懂《步兵操典》?

    我们的军人依靠着一腔热血,怀揣最朴素的保家卫国的信念,手持最原始的武器,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在抗争。这种抗争从一开始,就意味着悲壮和惨烈。

    放眼中国历史,文天祥起兵反元,也曾经被俘过,但并不能因为他被俘就不能说他是英雄。飞将军李广也曾经被俘过,但不能因为他被俘就抹杀了他的功绩。

    文天祥和李广都是英雄,然而方先觉却没有被当做英雄。甚至这几十年来,他一直背负骂名。

    我所有找到的,关于方先觉投降日军的最早记载是日本战地记者小田岛所写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刊载在日本1944年8月13日的《朝日新闻》上,原文翻译成中文如下:

    “该军长等旋随部队前往投降谈判场所涂仁中学,我部队长偕幕僚长以下诸人,于8日午前10时45分在学校防空壕内开始谈判。壕内置有一张木桌,部队长坐在正面,方军长坐在他的对面,该军长两侧为第十军参谋长孙鸣玉以下……部队长打破紧张的空气,以严重的口气凛然地说:‘本官以日本军最高指挥官的资格向贵官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拒绝了敌军所提出的七项投降条件,提出我方面的无条件的投降要求书,并且很严厉的说:‘请及时答复。’部队长的视线集中于军长的脸上。方军长听了翻译的话以后,低声确定地答道:‘服从这个要求。’部队长说:‘至于解除武装的事回头听日军指示。’这样,衡阳守军全面地向我军无条件投降了,时已12时,在投降书上签了名的军长的脸上表现了动摇不定的恐惧,最后我某参谋长向方军长要求道:‘请命令衡阳重庆军即时停止战斗行为。’方军长当即请参谋长命令全军停止战斗。方军长会同我部队长又把服从全面投降的事告知各师长,各师长也都无异议地同意了。部队长最后声明:各师长的身份,皇军负保障之责。这感动了投降我军的敌将们,会见终了后走出来的方军长及各师长的脸上浮现了一些安静的情态。”

    此文刊登后,国内的报刊竞相刊登,而武汉政府的报纸还在文章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方先觉的军队接受了日本的改编,名为‘先和军’,方先觉任军长,兼省主席。”

    于是,方先觉被中国人骂为汉奸,而子虚乌有的“先和军”也开始蔓延,像流感病毒一样让人们信以为真,并写入了一些书籍中。

    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日本记者的这篇报道。

    首先人物不详,日军的“部队长”是指谁?是指日军第十一军司令横山勇,还是指一一六师团师团长岩永汪,抑或是别的师团长?

    其次,方先觉商议的,并不是七项投降条件,而是三项停战协议。而且,停战协议是日方提出来的,不是方先觉提出来的。

    再次,双方停战是在中央银行地下室第十军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兵口述抗战2: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简介 >老兵口述抗战2: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目录 > 第五章 投降?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