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战斗、边施工,筑起地下钢铁长城、战士快乐之家
我们抵达“三八线”后,根据上级的指示,在坚决打击敌人的同时,必须加紧工事工程施工,即在撤离的兄弟部队原有工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力构筑和完善以地下坑道为主体的地下长城工事体系,以适应“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作战的需要。
我们接替兄弟部队防务后,从前沿到纵深各部队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工事构筑工程,以改造、挖掘坑道为主,同时大力修筑各种火器的掩体和加固、加宽、新建战壕,及包括桥梁、涵洞、排水沟等在内的交通壕、交通线,以及足够储存部队所需三个月以上的物资储存库等等。
我们部队的工事工程施工是每时每刻在敌人的激烈炮火下和对我不断组织各种规模进攻的情况下进行的。部队必须随时准备战斗,而且一有战斗只能全力以赴,暂时停止施工。上一节我们已经讲述了在“三八线”上“八个月与敌人对峙的血与火战斗”,所以这里就不谈那些了,只讲一讲工事工程施工的情形。
我们部队在构筑工事工程的施工中遇到的那些艰难困苦是难以想象的,付出的巨大劳动是难以估量的。当时部队的施工条件是,除了有炸药外,没有任何一件现代施工机械和工具,所有的工程完全依靠指战员们的两只手挥舞铁锤、钢钎和一把小铁镐、一把小铁锹以及自制的木材小手推车等工具。同志们用铁锤、钢钎在坚硬的岩石上凿眼,凿好眼装药放炮,然后用小铁镐、小铁锹清理渣石,装上小木车推到洞外去。在几百米上千米长的黑暗山洞坑道里,用的是煤油灯或蜡烛的灯光照明。一切浩大的工程都是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去完成的。这种长期持续,艰苦卓绝的施工劳动,对部队、对每个指战员都是一场极为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指战员经受住了这场考验。他们以出色的工程进展和优异成绩向上级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施工中,许多指战员手磨破了,鲜血直流,包扎一下又干;困倦疲乏极了,抖一抖精神,揉一揉眼睛再干;体力消耗过度,身体累趴下了,硬是挣扎着爬起来,伸一伸腰,抬几下腿,接着干;有的同志病了,发烧了,还坚持进坑道施工现场,坚持参加施工劳动。这种具体的事迹是说不尽的,可以说每个事迹都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所有这些事迹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我们的部队是一支能吃大苦、耐大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部队。
在如此艰难困苦的工事工程施工中,各级领导就更加重视运用我党我军的一贯优良传统,特别强调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像发扬军事民主一样在施工中发扬民主,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群策群力攻关技术,科学组织,苦干加巧干,推进工程进度。在这一方面,生动的事例也不胜枚举。例如119师356团五连杨密林同志的作业组就是一个典范。这个作业组在杨密林同志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不断改进作业技术,改善组织管理,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这个作业组的施工方法后来被命名为“流水作业法”,在全40军中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此,上级给该作业组集体记三等功一次,给杨密林同志个人记二等功一次。
我们的工事工程,在全体指战员不屈不挠的努力下,迅速取得进展。据军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52年11月底,改造、挖掘坑道116条,全长34412米,加固、加宽、新建各种火器掩体3245个,战壕、交通壕等126600米,物资储存库778座。我们的防线从前沿到纵深,山连山、岭连岭,都是洞连洞、壕连壕,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敌人虽然炮火强大,无时无刻不在向我前沿和纵深大量倾倒钢铁,但在这样的防线面前,它只有无可奈何。
总之,我们在“三八线”上,构筑的以坑道为主体的工事体系,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