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殉教的渴望(2)
,又如1901年她在卡迪里教团的一位领导人家里遭受的神秘行刺:一个年轻人进来,没说话,砍了伊莎贝尔三刀,一刀在头上,另两刀在一条胳膊上。一条晾衣绳奇迹般地缓冲了头上的那击致命的刀砍,但伤势严重(刀刃砍断了她胳膊肘的肌肉和骨头,她的胳膊永远僵硬了),伊莎贝尔不得不带着巨大伤痛在医院住了两个月。一段时间之后,行凶者受到了审判,判决那是一次宗教谋害,因为袭击者属于和卡迪里教团对立的一个伊斯兰教派;可是伊莎贝尔一直怀疑——或许她有理由——有过一个法国同谋的政治阴谋想干掉她。毫无疑问,她对规则的不断冒犯(身为西方人却易装为东方人,一个女人却扮装成男人)影响了她的边缘化和一直伴随她的问题;但即便如此,重温埃伯哈特的传记时,一个人仍会惊讶于她所发生的许多事情。你会问自己,就像她自问:为什么这么迫害她,为什么视她为她不是的那种人,她真的什么也没干的时候,为什么选择她作为行刺对象?更确切地说,她是一个沉思的、边缘的、不活跃的人。但可以说她身份的缺乏,她那种变成任何东西的可塑性(变成男人和女人,西方人和东方人,神秘主义者和造孽者),对其他人来说也起了作用:伊莎贝尔是一个别人用自己的设想将其填满的空白。

    在她整个一生,伊莎贝尔·埃伯哈特试图填满那个空白,建立一个可以依靠的教义与盲目信念的脊梁。可奇怪的是,她越是努力做人,越是毁灭自我,甚至在肉体上——她在最后的照片里模样可怕。个人的崩溃,不管怎样,或许是一种选择——对她来说惟一可能的选择。她的孪生姐妹西蒙娜·薇依已经说了:quot;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也不拥有(因为命运可以剥夺我们的一切),除了说我的权利。那是应该交给上帝,即毁灭的东西。根本没有其他任何允许我们的自由行动,除了毁灭自我的行动。quot;一句软弱和绝望的话,概括了伊莎贝尔·埃伯哈特,或尼古拉斯·波多林斯基,或马赫默德·萨阿蒂的一生。邻居们说,她小的时候,整天在她童年地狱般的花园里,那天堂花园的对立面——quot;新城市quot;花园腐烂和杂草丛生的小路上独自跳舞。

    参考书目

    ○伊莎贝尔·埃伯哈特:《信件和日记》,埃格拉尔·埃雷拉(编辑),西尔塞出版社。

    ○西蒙娜·薇依:《引力与恩典》,卡洛斯·奥尔特加(编辑),特罗塔出版社。

    ○安妮特·科巴克:《伊莎贝尔·埃伯哈特生平》,查托amp;温达斯出版社(伦敦)。

    ○玛丽·莫里斯(编辑):《少女的旅行》,文帖杰出版社(纽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女性小传简介 >女性小传目录 > 殉教的渴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