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过了晌午,集合的群众可能已经达到十万、十五万,甚至二十万以上了。宽敞的宫廷广场已经挤得密密麻麻,隙地无存。千步廊上的行马早已跛了腿,断了足,被可笑地撇在一边。群众挤入禁区,权威的象征被打倒了。群众们鹄立在严寒中,有的已经鹄立了四、五个时辰,还没喝过一口水,吃过一点东西,保卫国家的热忱把人们的基本本能挤掉了。
登闻鼓院内还是消息沉沉,现在不再是有没有人的问题,而是有了人敢不敢出来接待群众的问题了。看来里面的官员是紧闭大门,不敢出来,也可能已从后门溜掉了。陈东等久候消息不至,就猛捶起登闻鼓来。一个人的气力不加,许多人帮助他一起捶,擂鼓十通、二十通,统没有人管账。有人主张把登闻鼓推到距离大内更近的东华门外去,可使官家直接听到,不用鼓院的官吏转奏。这个建议十分合理,立刻被陈东接受。许多人一齐动手把那只硕大无比的登闻鼓推翻在地,陈东作为群众的领袖,带头滚动大鼓,许多人上前帮助他。随着登闻鼓的滚动,十多万群众的大队伍也跟着移动,那消半刻时间,转过一个弯就到东华门外。
在东华门外,陈东还是继续捶鼓,捶得嘣嘣作响。此时陈东击鼓不但希望让官家亲自听到鼓声,还想利用鼓声来维持现场的秩序。这时群众的气愤继续高涨,局面已逐渐变得难于控制。这面大鼓竟然经不起陈东重重的连续敲打,十多万群众都听到清脆的鼓声忽然变得重浊了,然后是陈东的最后一捶,把鼓面击出一个大洞。陈东还没有考虑好怎样处理破鼓,愤怒的群众早巴一拥而前,你一把,我一脚,把鼓的皮面撕得粉碎,最后索性把整只大鼓都拆散了,拆得尸骨无存(关于这只鼓的下落,登闻鼓院的官吏事后写了一份向上级报告的“须知单状”,声称“本院原管鼓一面,在东京宣德门外,被太学生陈东等击破,不曾将取前来”等等。这份典型的官样文章,到后来竟成为历史的见证)。
作为群众领袖的太学生们从击登闻鼓到伏阙上书,一心只想和平请愿,他们中间没有人挟带寸刃或其他武器,也没有采取任何暴烈手段的思想准备。他们对于最痛恨的国贼三王、二李、张、蔡等人,也只想通过官家的旨意去惩罚他们,不愿自己动手。在这一点上,陈东本人尤其如此。正月三十日他一道奏章上去,居然把巨憝梁师成扳倒了,次日梁师成即行发遣待罪,这使陈东更加相信渊圣的聪明公正,他即使一时受到蒙蔽,最后一定会接受群众的合理意见而无需采用什么暴烈手段。
但是十多万群众中间,并非人人都是这样想的。
不识势头的浪子宰相李邦彦仗着有一支禁兵保护,大模大样地来到宣德门外,意图进入门内的都堂,发号施令,干涉群众的行动。李邦彦是卖国的罪魁祸首,是群众痛恨的众矢之的。义愤填膺的群众发现他的踪迹就拥上前去,拦住他的马头。他回头一看,不好了,禁兵们都已跑散,只剩下他孤家寡人。他待要掉转马头溜走,这里由何老爹带头的一群老百姓早就七手八脚地把他拽下马来。有人动手,一把就撕裂了他的袍服衣袖。另一个上来不由分说,在他脸颊上重重地括了几下。站在后面的群众够不到他本人,就向他扔掷石块,口里怒骂:“你是浪子,如何做得宰相?”
李邦彦挣不脱身,心里想,“我命休矣!”但是太学生出来替他解围了。他们拦住群众,好说歹说,雷观、丁特起等几个人掩护他,从旁道离开,才算让他逃脱一条狗命。
这时的形势继续恶化。
群众的和平请愿并未感动朝臣,反而是朝臣要出来替李邦彦报仇。此时王时雍、王宗濋已悄悄地调来范琼所部向几千人马,在宫廷广场的外围布防,布置下一层层的天罗地网,把群众四面包围起来。然后,王时雍悍然出面,威胁群众道:“太学生敢以布衣劫天子,当行诛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