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途中死了呢?”

    “奸相贾似道虽遭贬,仍要带侍妾数十人同行。奉命押解他南下的将士不许,将其侍妾悉数撵走。一行人至漳州地界,为首将领数次暗示贾似道自杀,似道犹想偷生,声称太皇太后许他不死。此人无奈,对同行官员说:为天下人杀似道,虽死无憾。遂将贾似道处死。”

    “武将擅杀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贾似道罪在不赦,人神共愤,太皇太后不宜追究擅杀之罪,以免造成人心混乱。”

    谢道清细思陈宜中所言有理,只得作罢。“可是,除掉了贾似道,于朝政又有何转机?我们的军队还不是照样一溃千里!”

    数日前,谢道清张贴诏书于朝堂之上,诏书上写着:“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宫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谢道清此话,明着是在痛骂群臣,实际上却在埋怨开国之主赵匡胤。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阴夺帝位后,为消除藩镇割据的危险,疏远、压制武人,标榜“以儒治国”,重用文士,被定为大宋“国策”。进士出身的士大夫虽说熟悉词赋文章,对治国理政、富国强兵却几乎一窍不通,只能不着边际地空发些议论,坐而论道。加之文人相轻,互相攻讦,堂争此起彼伏,朝廷不得安宁。文士的低能造成了国家的羸弱,羸弱的国家豢养着冗官、冗员、冗兵,百姓困苦不堪。在朝廷,将无斗志,只知委曲求全,因此对辽、金、西夏都曾用过“岁币”换取暂时的“和平”。既然金钱丝帛比军队管用,又用不着大臣自掏腰包,何乐而不为?

    如今,继贾似道之后出任宋朝丞相的文士,也尽是些昏庸无能之辈。这些执掌朝政的宰辅大臣,不思进取,互相牵制,把个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身为丞相的陈宜中被朝中文士指责擅专朝政,比贾似道有过之而无不及。陈宜中一气之下不辞而别,离京出走。谢道清屡次派人请之不归,最后只得通过陈的双亲帮忙,才好不容易将他请回朝堂。谁知过了不久,留梦炎又溜了,也是屡召不回。堂堂大宋王朝,居然没有一个敢于负责任的丞相,着实令人心寒。

    几经周折,费尽心机,谢道清总算凑齐了她的阁僚,一同商讨下一步的行动。“勤王诏书早就发往各地,怎奈响应者寥寥可数。只有赣州知州文天祥招募万余人往京师勤王护驾,精神可嘉。”

    陈宜中冷笑一声,漠然道:“文天祥所募军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哪里有什么战斗力,进京徒滋骚扰,不如令其解散。”

    张世杰扶笏向前:“文知州起兵之前,确实有人劝他:现在敌兵分三路而来,你以一万众北上拒敌,无异驱群羊搏猛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文知州回答说: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所以我自不量力,不过是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闻风响应。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成,只有这样,社稷才能保全,国家才能安宁。岂料勤王之师被拒城外数月之久,文知州纵有救国之策,亦多受朝中大臣掣肘。”

    “哦,文知州,你有何良策?让哀家听听。”

    “臣以为,当前军情紧急,如有可能,应在现有的区域内划分四镇,由中央统一指挥。把广西并入湖南,在长沙置帅;把广东并入江西,在隆兴(南昌)设镇;把福建并入江东,在鄱阳(波阳)置帅;把淮西并入淮东,建镇扬州。然后督各镇分别收复失地。如此一来,各镇地大力众,既便于抵抗,也可协力对敌,有进无退,图谋收复。元人兵少,一旦分兵多路,势必力弱,使其疲于奔命,再加上敌后中原百姓扰乱其后方,足以打败入侵之敌。”

    谢道清还未说什么,陈宜中先嗤之以鼻:“迂阔之谈!迂阔之谈!如今火烧眉毛,军无斗志,元军亦来势凶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简介 >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目录 > 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