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撞开石门
    石家庄已成陷于解放区的“陆上孤岛”,指日可下。陕北中央决意华北我军打前所未有的大城市攻坚战。国民党吹嘘道:石门三道防线胜过马奇诺防线。解放军总司令亲自参加解放石门的作战会议。大血战,郑维山、胡耀邦亲自率部攻城。擒贼擒王,傅崇碧率尖兵插入敌心脏,巧立奇功。

    1947年下半年,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响彻了一年后,已由我解放区逐步推向蒋管区。在顶住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我人民解放军已在全国各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战争天平倾斜得如此之快,不但大大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就连毛泽东对这急骤前进的步伐亦深感兴奋和惊异。

    华北战场。随着华北我军一系列有效的军事行动,国民党军只剩保定、石家庄等几座大城市。而清风店大捷,又使石家庄门户洞开。石家庄已套入我军目标瞄准的光圈。

    石家庄又称石门,早年不过是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据说因为只有十来户人家,所以叫十家庄,又说这十来户人家都姓石,又叫石家庄。只是到了近代,由于交通的发展,它才渐渐变为城市。1900年平汉铁路修建,途经这里,设车站;1903年正太铁路修建,起始点在此,1907年通车后又设路局于石家庄。于是商贾云集,居民骤增,逐渐繁华,改石家庄村为石家庄镇。

    民国初年乱世,占据北方的奉军为了向南扩张,将镇改市,把石家庄镇与休门镇各取一字,定名石门市。以后石德铁路通车,石家庄便成了东去山东,西往山西,北向平津,南下中原,连接北平、保定、太原、大同、郑州、武汉、德州、济南等重要城市的交通枢纽。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发展,石家庄这个不名之地迅速膨胀起来,到解放前夕,人口已达28万,城市面积20平方公里,一跃成为华北重镇。

    石家庄发展之快近乎神奇。而如此神奇般地发展,始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它西临太行山,可以控守井陉、娘子关,北通京都,处于京都左腋,南控华北几百里平原,为兵家所必争。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与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地位结成一体,使其成了各派军事势力激烈角逐和争夺的一个地区。

    七七事变后,日寇分三路入侵华北,其中一路沿平汉路南下直取石家庄。

    为割断我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的联系,扑灭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烈火,日寇将侵占华北日军的三分之一兵力摆在石家庄及正太路寿阳以东地段。石家庄成了日军在华北的一个兵营,一个侵略和掠夺华北的重要基地。

    日寇投降后,蒋介石也深知石家庄战略地位的重要,急令胡宗南部第二十四集团军李文,率其嫡系第三、第十六军东渡黄河,侵入华北,第三军进占石家庄。为了使石家庄成为联结冀晋、保障平、津、保的稳固的战备基地,国民党军不顾人民的死活,竭力搜刮民财民力,每日驱使两万多民工,在日寇修筑了八年的防御体系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把这方圆60多华里的偌大城市,搞成了一座碉堡林立,沟渠纵横,明堑暗壕如蛛网的坚固设防城市。6000多个碉堡,分布在石家庄的主要街道和路口上。三道防线,形成三道地下城墙。

    石家庄成了火药桶,国民党军构筑的工事不可谓不强。三道防线中,第一道为外市沟,周长60华里,深7米,宽6米,沟外沿有鹿砦、铁丝网和布雷区,沟内设有高堡、伏堡1000多个,并设有电网。其后是环形铁路,6辆铁甲列车昼夜不断巡逻。

    第二道防线是内市沟,沟长36华里,深、宽各5米,沟内设有尖木桩,沟外有铁丝网、挂雷和鹿砦、沟沿设有比外市沟更稠密坚固的高碉、低堡、伏堡和野战工事。内外市沟之间的各村庄,都构有坚固工事,是重要的支撑点。其中以振头镇、城角村、西里村、西焦村、北集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华野档案简介 >华野档案目录 > 第四章 撞开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