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挥师过大江
咱司令。
司令说:“谁英雄谁好汉,英雄岭上比比看!”
百万大军的行进队伍绵延在长江以北的土地上,仿佛给江北水道纵横的黑土地又增添了无数道流动着的阡陌和河道。
江南的荠莱花在一阵阵春雨的催促下烂漫地开了,开得清新、雅致,像无数粒白色的小星星。
3月上旬,百万大军陆续到达长江北岸,开始进行渡江作战的准备、训练工作。
3月下旬,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移驻蚌埠南郊孙家圩子。
3月26日,总前委会议在这大半是土墙茅屋的村庄里召开,一些兵团司令员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总前委书记邓小平首先发言:“从今天起,我们用几天的时间来研究一下渡江作战的一些具体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谭震林说:“据前线指挥员报告,由于天然的水流冲击和人为的增加土地面积等影响,长江的江岸情况变化很大,江岸时常迁移。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不可靠了,不应当全靠图上实施作战作业,而应依实地侦察修正地图来指挥布置。”
邓小平对谭震林提出的问题很重视,紧接着说道:“这一点希望引起在座的重视。特别是各兵团的司令员,要尽可能地亲自去前线看一看,渡江之前一定要派出侦察,详细地了解江岸的情况。最好要将侦察员派到江南岸去。”
邓小平讲完,粟裕接着说:“过去我们渡过黄河,黄河是‘面恶心善’。特别是南京以东,水的流速很大,又因长江水受月亮吸引地关系,每天涨落两次。农历初一、十五为高潮,初八、二十三为低潮。潮涨潮落,直接影响船只入江和登岸靠岸。再说,长江上还设有敌人的许多要塞据点。”
邓小平说:“渡江作战的重点,就在能不能迅速地登上对岸。历史上的渡江作战,对南京的进攻一般都将渡江点选在南京西南或以东地区,而且侧面渡江者多,正面渡江者少,通常南京西南以采石矶至当涂之间为宜。”
陈毅说:“蒋介石在长江上摆了一个‘一字长蛇阵’号称‘立体防御’。可是他的兵力根本就不够,70万人要守1400公里的正面,他是守不住的。为了渡江的成功,我们可以避开国民党的要塞,哪里能渡江,我们就在哪里渡。只要我登上南岸,事情就好办了。”
邓小平又分析道:“我们渡江成功后,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有4种可能:一是收缩兵力于芜湖、南京、上海、杭州、镇江、无锡诸要点,阻绝我东、西会合,尔后利用浙赣铁路机动兵力,或在南京、上海间,或在京沪杭三角地区,或在浙赣沿线与我决战;二是放弃沿江一线阵地,退守浙赣线和上海、杭州沿海地带进行顽抗,或作有秩序的撤退;三是在退路被我切断,无法撤退时,分别固守南京、上海、杭州等要点。只要我军渡江成功,无论敌人采取什么处置手段,战局的发展均将发生于我有利的变化,并有可能形成敌人全部混乱的局面。”
总前委对渡江作战进行了几天的研究,最后在邓小平主持下,拟制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其中关于对渡江作战的布置是:“由粟裕、张震两同志率三野统率机构,直接指挥三野八、十两兵团主力,共6个军,3个独立旅,由张黄港至龙稍港段及由口岸三江营、京口段实行渡江,另以八兵团之三十四、三十五两个军,于战役发起同时,以积极佯攻的手段,吸引和箝制两浦之敌。渡江成功后,除留部队歼灭沿江当面之敌外,应以主力迅速向京沪线上挺进,控制铁路一段,力求首先立稳脚跟,调整态势,巩固阵地,巩固后方联络线,然后扩张战果,对敌人作有后方的、有秩序的进攻。如条件许可,则应派部队向西发展,截断京杭公路,如敌进攻,则求得在野战中逐步地予以歼灭,如力量不足,则继续巩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