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挺进上海,军事政治双丰收
上进行准备,他们分析了打上海的三种战法:

    第一,围困战法。上海有500多万居民,生活资料依靠外地运入,尤其是粮食和煤,所需量很大,长期围困,人民生活将陷入绝境。而敌军固有海上通道,我们围不死,而且我军渡江以后,应力争迅速解放全中国。所以,长期围困的战法不可取。

    第二,选择敌人防御薄弱的苏州河以南实施突击。这一战法,虽避开了敌人设防的重点吴淞,伤亡也可能减小,但主战场将在市区,城市会被打烂。所以,这一战法也不可取。

    第三,把攻击的重点放在吴淞,钳击吴淞口,暂不攻击市区。这样可以封锁敌人海上退路,并迅速切断敌人抢运上海物资的通道。如果敌人要坚守下去,必将为保护其唯一的海上退路而集中兵力在吴淞口周围与我军决战,如出现这一情况,就可避免在市区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使城市少受破坏,达到完整接管的目的。 吴淞周围是敌防御的强点,因此这种战法,将是硬碰硬的一场艰巨的攻坚战,一场激烈的反复争夺战,我军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我们是人民军队,为了保存城市的完整,保护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必要的,值得的。

    粟裕、唐亮将以上想法向总前委作了汇报。总前委和第三野战军前委权衡利弊,一致认为,为了保全城市,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即使多付出代价也是必要的,值得的。为此,确定釆用第三方案攻取上海。

    5月7日,第三野战军上报了钳击吴淞的作战方案,次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

    5月10日,在江苏丹阳的一座大庙里的干部,端坐在背包上聆听陈毅作报告。

    陈毅说:“我们4月21日进军江南,4月23日占领南京,5月3日占领杭州……整个渡江作战任务已很快完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战争,老百姓走路也没有这么快,短短10天光景,横渡一条大江,进军500多公里,而且将敌人的部队大部歼灭。”

    接着,陈毅将话题转到接管上海上来:“下面谈谈进入上海的问题。对进占上海我们要有革命的信心,要有谨慎虚心的态度。进南京、上海是我们胜利的标志。在南京、上海搞一件坏事,全世界者知道。我们要把自己的行动与帝国主义、国民党、汪伪比较一下,谁是为人民的?我们要表示解放军是一支好军队,前线打仗是勇敢的,但进城要表现虚心谨慎,要小心,要表现这方面的勇敢。我们野战军是‘野’,但在城市是不能‘野’的。”

    陈毅此时不仅是以第三野战军司令员,而且也是以新上海市市长的身份说这些话的。早在3月,中共中央进驻北平之前,毛泽东就决定让陈毅就任上海市市长,为此还征求过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几位老先生的意见。

    陈毅自到丹阳起便正式进入“市长”角色,大量收集、研究有关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概况等资料,依据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确定接管上海的具体方针步骤。

    此时,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己控制杭州、余杭、萧山地区,准备休整几天后再以一部兵力继续向宁波、金华、温州等地前进;第8兵团第24军、第34军在南京、镇江地区袒任警备任务,第25军在金坛、句容、溧水、髙淳、广德、郎溪等地肃清散匪。所以,能够用于进攻上海的只有宋时轮的第9兵团第20、第27、第30、第33军,叶飞的第10兵团第28、第29、第31军,外加第8兵团的第26军,共8个军。

    粟裕、张震两人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叶飞和宋时轮两个兵团,由太湖南北走廊出发,从浦东和浦西两翼迂回,以吴淞、高桥为目标,钳击吴淞,切断国民党军的海上逃路,迫使上海守军投降,争取和平解决上海问题,或吸引守军于江湾、大场市郊地区,聚而歼之。

    5月1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野全战事简介 >三野全战事目录 > 第十八章 挺进上海,军事政治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