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蟠龙攻坚,陕北战局初步稳定
,前几天的急行军没有找到共军主力。昨天南撤的时候,整29军36师的165旅又遭埋伏,死伤2,000多人……”
“什么?又遭埋伏?不是叫他们按‘方形战术’整队行军吗?”胡宗南急红了眼,气得从矮凳上一跃而起。现在的胡宗南宛如一头狂怒的雄狮,又如一只挨了弓箭的小鸟,既可恨,又可怜。刚占领延安那会儿,他言必谈与共军主力决战,现在别说与共军主力决战,就是提起共军,他都有点胆战心惊。他无力地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告诉那两个笨蛋,就在蟠龙地区补给休整,每天派出少量侦察部队侦察共军行动,大部队没有命令,不许轻举妄动。另外通知空军,加派飞机进行侦察,有情况随时报告。”
薛敏泉“嗯”了一声,转身传令去了。
还在青阳岔的时候,中央机关就按照军事编制编为了4个大队,代号“三支队”,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治委员。周恩来提议,为了保密,每人都起个代号。毛泽东说:“这个意见不错,我们一定得胜,我就叫李得胜。”周恩来说:“革命事业必定成功,我就叫胡必成。”任弼时说:“那我叫什么呢?”毛泽东眯着眼,微微一笑:“你是司令,就叫史林吧;定一同志是政委,就叫郑位。”说完毛泽东又规定,以后称呼一律用代号,禁止使用以前带职务的称呼。从这时起,这个代号为“三支队”的神秘队伍就频繁活动于陕北的各个乡村。有时候在老乡家里住了好些天,到要走的时候,房东也不知道他们是谁,更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接到彭德怀羊马河报捷电报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已转移到了靖边县西北方向的王家湾。这是一个很小的山村,半坡上几排简陋的窑洞里,就住着二十来户人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人住在贫农薛如宪老汉腾出的两孔半窑洞里,毛泽东住里面那间,周恩来和任弼时合住外面那间。这是转战陕北以来住宿条件最差的时候,窑洞里除了一个土炕和一张柳条木桌外,其他一无所有,而毛泽东等在陕北转战期间,在这里住的时间却最长,前后共有57天。
周恩来拿着彭德怀的报捷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朝毛泽东大声喊道:“李得胜同志,老彭又有捷报!”毛泽东正在埋头起草电报,周恩来这么一喊,兴趣来了,抬头说:“说说看。”“老彭在羊马河全歼敌135旅4,700余人,而我军伤亡只有479人。俘代旅长麦忠禹、参谋主任朱祖舒、政治部主任王文之以及敌404团上校团长成耀煌、405团上校团长陈简。”“我说嘛,我们的彭大将军就是能横刀立马!”毛泽东说着扔下笔,从口袋摸出一支“薛仁贵”牌香烟很有滋味地闻了闻,这烟还是上次青化砭战斗后彭德怀送来的战利品。
点燃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后,毛泽东又风趣地说:“看来彭总又要给我们送战利品来了!”说着走出窑洞,伸了个懒腰,望着远处开始泛绿的山坡,心里正在打着向全军通报羊马河战斗的腹稿:这一胜利给胡宗南进犯军以重大打击,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军。
彭德怀把所有的高兴和自信全都藏在心底,接到军委的通报时,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还是一如既往地不苟言笑。他对习仲勋说:“我们才6个旅,不到3万部队,胡宗南十几个整编旅二十几万人哩!加上马鸿逵、马步芳、邓宝珊和阎锡山那就更不得了了。军委的通报是战略上的,但我们是搞战术的,要谨慎,不能翘尾巴哩!”
习仲勋点点头,连声答“是”。
彭德怀看了他一眼,又说:“上次青化砭战斗后,队伍里就出现了一些骄傲情绪,教育了一下,好了一点。这次胜利更大,我看哪,同志们的尾巴又免不了要翘起来!”彭德怀转过身,望着习仲勋说:“你做政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