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诸葛亮出山
丧母,接着丧父,流离他乡的经历,使他养成少年老成的性格。他勤恳好学,志向远大,但又绝不是个死读书的人,隐居隆中期间他关心时事,结交名流,等待出来干一番大事的机会。

    建安十三年(208年),一向平静的荆州将面临重大改变,诸葛亮所等待的机会也来了。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的过程,在史书上有不同记载。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等史料记载,刘备在新野时,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投奔了刘备,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像一条卧龙,将军不愿意见见他吗?”刘备说:“那就请先生把他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您亲自去请,不能硬让他来,将军最好枉驾去一趟。”刘备于是亲自跑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前后去了三次,才把诸葛亮请了出来。

    这就是“三顾茅庐”典故的由来,此事记录在正史里,不是杜撰。

    这一年刘备四十八岁,多年征战,使他早已名闻天下;诸葛亮二十八岁,除了荆州的一帮亲友、朋友们知道他的才能外,此时还默默无闻(时人未之许也)。

    刘备见到诸葛亮,屏退众人,单独与他就时局有一番长谈。这番谈话很重要,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从记载情况看,这次谈话基本上是诸葛亮一个人在说。在这次谈话里,诸葛亮通过对时局的分析,总结出兴亡成败的规律,那就是要成大事不仅依赖天时,更要有人谋。这里面至少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要想成事,必须重视人才;另一个是说,只要不懈努力,也可以改变客观上的不利,这是给久处逆境的刘备打气。

    根据对眼下时局和各路豪强此消彼涨变化的分析,诸葛亮为刘备规划出一个战略蓝图——尽可能避开强大的曹操,想办法与正在快速成长的江东孙氏结盟,占据荆州,进而徐图益州,寻求三足鼎立之势。

    这让刘备豁然开朗,心中久积的抑郁一扫而空。但这还不是最精彩的,诸葛亮继续规划——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等待天下变化,到时候兵分两路,一路由荆州北上宛县、洛阳,另一路由益州攻击秦川,到那时天下可定,汉室可兴。

    刘备大为高兴,对诸葛亮无比欣赏,他甚至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呀!”

    但是,关于诸葛亮出山的过程,还有其它不同说法。

    据《魏略》、《九州春秋》等书记载,诸葛亮出山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而是他自己跑来投奔的。

    根据这些记载,当曹操平定河北之后,眼光一向敏锐的诸葛亮预感到曹操下一个打击目标就是荆州,但刘表性情迟缓,不懂军事,诸葛亮就跑到樊城去见刘备。刘备没有听说过这个年轻人,把他当成一般儒生接待。

    当时受刘备接待的儒生很多,大家坐在一块儿就闲扯了一阵,后来众人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下来没走。刘备可能也没有跟诸葛亮单独交流一下的打算,他有个小爱好,这源于他早年织过席子的经历,喜欢做个小手工,闲来无聊编个什么小东西自娱。

    好多人都知道刘将军有这个爱好,遇到比较好的适合编织的东西就送给他,恰好有人送给刘备一条牦牛尾巴。儒生们走后,刘备觉得无聊,也不管诸葛亮还在跟前,就一个人编了起来。就在刘备陶醉在做手工的乐趣中时,诸葛亮上前说:“将军您应该树立远大志向,整天弄个牛尾巴编算怎么回事(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牦而已邪)?”

    刘备这才打量了这个年轻人,见他身材魁伟,谈吐镇定,气宇不凡,赶紧把手里的东西扔了,说:“这怎么说呢,我也是借此打发心中的忧愁罢了。”这是诸葛亮跟刘备的初次对话,但他们谈的不是隆中对,而是眼下如何对抗曹操。

    诸葛亮问:“您以为刘表将军与曹操相比如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简介 >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目录 > 三、诸葛亮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