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失郭奉孝
策即被许贡的门客刺杀。
类似的事还有几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时候会认为这是写史的人编出来的,只为突出郭嘉的判断力而已,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能未卜先知的人。
但仔细想想,也许有另外的可能,郭嘉确实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只是这不是来自于他的特异功能,而是来自于另一项基本功:情报工作。
《傅子》一书说,郭嘉自二十岁起就隐姓埋名,秘密结交天下英豪,不与俗人交往,以至于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他。这样的作风非同一般,只有干秘密工作的人才会把自己埋得那么深。
有人甚至推断,郭嘉负责着曹军的情报部队,他得到的信息最多、最快,所以他的判断也最准。这当然是猜测,古代军队里有专门负责情报、侦察工作的士兵,叫做斥侯,但曹军中这些人员有没有独立成军不得而知,顶多是个猜测罢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天,曹操率大军护送着郭嘉的灵柩,以及在白狼山上捕获的那头狮子回到了邺县。留守在邺县的人们听到了那声狮吼,看到了得胜之师远道归来。
曹操不急着搞珍奇异兽展览,也不着急展示此次北征的战利品,而是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分析此战的得失。
这已经成了曹操的一个习惯,战前充分讨论,战后认真总结。在这样的总结会上,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分析得失,为后面的作战积累经验。参加这次总结会的人都感到有些压力,因为当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北征,如今事实证明北征是正确的,蹋顿被斩首,二袁被消灭,乌桓各部顺服,公孙康明确表态服从朝廷领导,不仅北方四州,就连塞外不毛之地也成了势力范围,哪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
曹操似乎知道大家的心思,总结会一开始就问当初谁赞成北征,谁又反对北征,问得大家很紧张,以为曹操要处罚当初反对北征的人。
谁知曹操却下令厚赏反对北征的人。曹操说:“这次北征是冒着生命危险侥幸取胜的,虽然成功了,但实在是老天的保佑,所以不能总这么干(故不可以为常)。诸君前面劝谏,是比较稳妥的建议,所以给予嘉奖,今后再遇到那种情况不要就此不敢多言了。”
北征虽然获胜,但曹操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想想一路上历尽的艰辛,想想战场上瞬间就可能转胜为败的经历,他想必有点后怕,对于这次军事行动,他觉得确实冒险了。
然而,即使不考虑军事冒险这个战术因素,从战略层面考虑此次北征似乎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表面来看,曹操率军前一年五月出发,次年正月即回到了邺县,用了大半年时间,取得如此丰硕的战果,应该不算是失策。
但此战准备的时间很长,仅运河就修了上千里,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是一场付出巨大代价的战争,这场战争把曹操的注意力和曹军主力长时间吸引在北方,从而无暇考虑南面的敌人。
这给了刘表、孙权和刘璋等人一个发展自己的有利时机,尤其是孙权,趁势快速地壮大自己,积蓄了将来跟曹操过招的力量。如果从这一点上说,北征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大,也许还得再争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