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灵帝的讨伐兵团
    光和七年(184年)三月,灵帝下令调整帝国的军事领导机构,升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坐镇洛阳,指挥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部设在洛阳城内的都亭。这是继梁冀、窦武之后,再次设立大将军,并且继续由外戚担任。

    同时组建讨伐兵团,由何进兼任总司令。该兵团包括三支人马,约五万人左右。一支由新任命的北中郎将卢植统帅,讨伐冀州的张角,另外两支分别由刚任命的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统帅,讨伐豫州刺史部颍川郡的黄巾军。

    东汉将军的名号比较多,也比较乱,不弄清这些就会影响到对史料的理解。有一个笨办法不一定准确,但却比较简单省事。

    最高一级的是大将军,可以理解为上将;其次是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以及所谓的四方、四征、四镇将军,四方是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四征是征西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四镇是镇西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这些都是沿袭前代的固定称号,可以理解为中将;再下来,就是偏将军、裨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杂号将军即临时起个名号,也称将军,如奋武将军、讨虏将军、扬威将军等,名目很多,均因事而设,事罢就撤,这些都姑且理解为少将。

    这样理解未必准确。大将军的地位高于三公,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与三公同列,似乎把他们理解为元帅更妥当。但是,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上面的理解大体上还是可以的。中郎将就容易理解了,可以看做是准将,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以后大家再遇到的时候可以先这么理解,至于东汉军队的编制,后面再作介绍。

    在何进被任命为大将军前,帝国军队拥有高级军衔的将军还比较少,地位最高的名将“凉州三明”(即段、张奂、皇甫规)除投靠了宦官、又在宦官内斗中被杀的段外,张奂、皇甫规此时分别承担着西线和北线的防卫作战任务,他们的职务是护匈奴中郎将、护羌校尉,大体上是个准将或大校。再往上的军衔,这时候基本上都空缺。

    所以,灵帝一口气任命了一个上将、三个准将,已经是很破例了。

    何进、皇甫嵩的情况前面已有提及,现在看看另外两个人的情况。

    卢植字子干,幽州刺史部涿郡涿县人。他有几个明显特征,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八尺二寸约合现在一米九三。有资料显示,当时的人平均身高普遍低于现在,所以卢植往人堆里一扎,绝对是大高个,东汉要是组建CBA联赛,卢植即使打不了中锋至少也能打个后卫什么的。他声音洪亮,适合做配音演员或者演舞台剧。《后汉书》还说他酒量特别好,一次能喝一石酒(约合一斤装的二锅头六十多瓶,这种酒量实在不好理解)。

    但卢植没有向体育界、娱乐界发展的打算,他的志向是做学问。他和日后的学术泰斗郑玄一道拜大名士马融为师。这个马融,除了是个大学士,还是外戚,他的一个表姨当过皇后,所以被称为“外戚豪家”。马大师有一个爱好,喜欢一边研修学问一边请些女演员表演歌舞(列女倡歌舞于前)。马大师性情超脱,他做这些事从来不避学生,讲课讲累了就把私人歌舞乐队叫到讲室里来消遣,别的学生都争着看,可卢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眼珠都不带转的。卢植谢绝了马老师的挽留,从马氏民办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涿县当起了教书先生。他在教育方面挺有成就,学生里一口气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公孙瓒,一个叫刘备。

    眼看就要混成一代名师了,但卢植心里很不满足,因为他“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灵帝熹平四年(175年),扬州刺史部九江郡的蛮人造反,卢植因为“才兼文武”而被公府选中,由布衣直接拜为品秩二千石的九江郡太守。卢植还真有两下子,到任后三下五除二就把蛮人制服了,名声大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简介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目录 > 三、灵帝的讨伐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