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童贯敢图谋幽云,他认为他是有资本的,资本就是他手头传统优良的西北军。
从仁宗时代就延绵不断的战火让西北的北宋军队习染上不同于其他地方部队的色彩,再加上童贯二十年来的苦心经营,帝国的钱财物都对这支部队进行最大程度的倾斜;童贯又基本上拥有对西北军的人事任命权,提拔谁不用通过朝廷的那帮酸文人,直接跟皇帝讲一声就行,这让童贯可以大刀阔斧地将这支队伍打造成一支精锐部队。
关注这段历史,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尽管西北军领导人童贯本人声名狼藉,但他领导的这支部队却是名将辈出,他们在即将展开的辽宋金战场上成为那个时代的悲喜剧主角,决定了一个时代的命运和走向。
王厚、刘法、种师道、种师中、姚古、辛兴宗、刘锜、张俊、吴玠、吴璘、刘光世、曲端、韩世忠、拆可存、王禀,一支部队涌现出如此多的名将是一件非常令人惊讶的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后来南渡的赵氏王朝的江山,是西北军保下来的,南宋初的名将,除了岳飞,基本上都标上了西北军的记号。
他们父辈的血就洒在西北的战场上,出道就背着将门之子的名头,有头脑有见识有激情,要驾驭这群人确实不容易。
而他们曾经共同的老大,是童贯,一个太监。
但计划不如变化快,世事总是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就在童公公召集他的西北军积极准备北上的时候,东南的方腊反了,并且“动物凶猛”,三个月的时间,方腊便攻占了六州六十余县,队伍扩展到了近百万。
此时帝国的当务之急,不是复幽云,而是保江南。
童贯只得将准备伐辽的十五万大军调向江南,镇压方腊起义。
在江南,西北军显示了其一流的素质和战斗力,用三个月的时间平定了江南,而且生擒方腊本人。
如果童贯的人生定格于此,复河湟、定青唐、平方腊,他的战功完全可以超越他的恩师李宪,连帝国风云人物狄青比之都略有逊色(狄青早期在西夏的战绩并不如童贯,而后来所平定的侬智高之乱规模也远不如方腊起义)。
平定方腊之乱后的童贯回到东京,虽然也因功加封太傅,但伴随的还有刀子。
祸根当然还是他下江南,为了平息民愤,未经朝廷批准擅自罢掉了花石纲。
那时平乱为上,文臣们自然不好说什么,可战事胜利后就有人把这件事摆上台面了。
后期最为得宠的帅哥宰相王黼就跑到皇帝面前,说江南暴乱,本来是蔡京那王八蛋搞的盐法、茶法让老百姓不堪重负,这个童公公跑到江南却说什么花石纲扰民导致方腊造反,现在江南的老百姓都觉得童公公是大英雄而您是贪图享乐的昏君。
王帅哥的话挑起了赵佶心头那根小小的刺,他有些负气地重新设置了应奉局,令王黼和梁师成负责,而且当初那位被童贯拿来当替罪羊押往京城治罪的朱勔也重新出山。
政治上的事虽然不是一个公公或武将该过问的,但童贯还是忍不住跟皇帝发牢骚,说东南的老百姓经此战乱,饭盆子都还没端稳,就又重设应奉局,这不是作孽吗?
赵佶非常愤怒,黑着脸对童贯说你还是少管闲事,多想想怎么组织大军收复幽云吧。
为了给童贯点下马威,当初替童公公起草诏书罢免花石纲的部属董耘就被定了个措辞不当的不敬之罪,杀鸡儆猴。
政坛上敲起了警钟,童贯不得不从平定方腊的快意中恢复过来,考虑考虑他的伐辽伟业。
平定方腊耗费的这大半年时间,宋金联盟又发生了很多变化。
童贯前脚带兵去浙江平方腊,后脚马政和金国使臣哈鲁一行就登陆登州了。消息传到宋廷,登州方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