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5章 重拳出击,多路部队打昌都
瘾很大,他平日里背一个皮包,里面装有纸烟。这时,他的皮包放在一个土堆上,没拿过来。打到下午,他想抽烟,急得抓耳挠腮。他爬了几十米拿了回来,发现身边牺牲丁3个人,其中一个是排长。

    苏桐卿急了,狠狠地甩掉烟头,奶奶,这样等,伤亡太大,不如分几个点强渡过去。

    解放军仿佛没看见子弹密集地射来一样,准备冲击。这时听到西藏地方军身后响起一阵枪响。是迂回部队包抄了西藏地方军后路。牛皮船也冲到了对岸,解放军吼声震天。西藏地方军从碉房中逃出来,20多人向后山方向窜去。很快消失在丛林中。解放军没有向他们射击,否则一个也逃脱不掉。这时,西藏地方军头目从房子里钻出来,继续开枪顽抗。他的右臀被击中,虽用手掌捂住,仍有鲜血如泉喷出。他一瘸一拐地边跑边喊,汉军打中我了!汉军打中我了!最终他被击毙。

    所有西藏地方军夺路西逃。

    50年后,当我们立于金沙江边,听岗托村一名叫嘎玛扎西的老人讲述这一切时,仿佛听到子弹如蝗虫从空气中嗡嗡飞过。62岁的老人穿一件暗红色牛仔夹克,戴一顶灰白色礼帽,黑红的脸上有一层亮光,酷似美国西部牛仔。他指向对岸,神山和碉房仍在,房前有几簇绿树正郁郁葱葱,背后高山之上有一片蓝天白云。村子里,有几只牛羊安闲地走过一幢幢新建的漂亮藏房。有谁,还能听到当年的枪声?

    左路部队全部过江之后,召开了一次动员会。为抓紧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大家不要休息了,赶紧吃点东西,抄小路追赶西藏地方军。岗托的老百姓说,他们是骑兵,很难追。在路上,部队发现几堆马粪还是湿的,知道西藏地方军没跑多远,就开始强行军,两天两夜没休息,代食粉只能一边走路一边吃,抓一把放嘴里干咽下去,噎得翻白眼。在一个山口,风太大,代食粉还没放到嘴里,就被风刮净了。

    关于左路部队行军如何艰苦,第一个走进西藏的新华社老记者赵奇有一张照片可为阐释。照片题为《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涉过同普卡江》,曾被《人民画报》用作封面,并作为历史照片多次在北京展出。画面上,有一队解放军正在齐腰深的雪水中前进,他们穿着棉衣戴着棉帽,身后如山的背包上,还横放着一支支长枪。水很急,在战士腿边溅起白色的浪花。战士们一步步走得极吃力。据赵奇介绍:当时,太阳已经西斜,部队经过一天一夜的追击,又被眼前的一条冰河挡住前进道路。河水由冰雪融成,钻心刺骨地冷,河上没有桥,更无船可觅,只有徒步过河。过河后他们还要翻越一座5000米的高山。赵奇是文字记者,手中有一只金星钢笔,新华社二野总分社给他配发了一架德国造的折叠式照相机,虽然相机很陈旧,速度只有几个档次,焦距要凭目测,赵奇仍用它把瞬间凝结成永恒。

    到第二天半夜,进入一个山口。周围地形高,下面有一大片草滩,长约五六百米,宽有二三百米。部队正一路纵队前进;许多人正边走边闭着眼睛打瞌睡,前面的尖刀班发现情况:有手电筒和火光,还隐隐有帐篷的影子,是西藏地方军!看看马蹄表,是凌晨1点。

    苏桐卿把一路纵队变成三路:三连在左,二连在右,重机枪连在中间,对西藏地方军包围形成一个口袋阵,从两边的高山上往里收缩。

    信号弹飞起来,解放军开始冲锋,因天黑加之地形不熟,我方牺牲了11个战士,1个副指导员。西藏地方军是两个代本,他们叽哩哇啦地乱叫着,跑得乱七八糟。天亮后一看,帐篷被踏得东倒西歪。我们活抓西藏地方军400多人,马匹不少。一个俘虏说:一道红红绿绿的光从天上飘下来,拖着长长的尾巴,神兵就来了,你怎么也跑不掉。有的藏兵传得更玄乎:解放军的子弹像牛角一样会拐弯,追着你的屁股打。

    这个地方叫觉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15章 重拳出击,多路部队打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