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6章 藏军官无恶不作,九代本起义
    昌都战役前,西藏地方政府军第九代本驻在昌都以南宁静(芒康),任务是负责宁静宗以东金沙江防务和当地社会治安。代本德格·格桑旺堆,下属两个如(营)、4个甲(连),甲下设顶(排)、脚(班),总兵力约500人。九代本武装配备较差,除了几挺机枪外,其余全是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式步枪。军队素质也较差,70%以上的官兵年龄在40岁左右,兵士绝大多数带着家眷,并饲养牛、羊、马等牲畜,大部分时间放牧、砍柴和料理家务,极少进行操练,和当地藏族居民几乎没有区别,所以战斗力很差。

    我军渡金沙江前,九代本派两个甲本在竹巴笼以北一线布防,妄图阻止我军渡江。

    南线集团是昌都战役马蹄形包围圈中的重要一环,它有效地阻止了西藏地方军向南溃逃,同时还促成了西藏地方军九代本格桑旺堆的起义,对整个昌都战局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昌都战役前,157团先遣部队已把巴塘建成了一个进军基地。

    10月7日,南线各部队进入渡江位置。他们将分三路渡过金沙江:由157团政委冉宪生、副团长柴洪泉率一、二营于侧翼暗渡金沙江,向宁静(今芒康县)县城以西以北地区迂回;3营正面从竹巴笼渡口渡江,沿空子顶、莽岭、古树等地,直取宁静;警卫连从牛古渡渡江,向宁静前进。

    10月9日拂晓,解放军从竹巴笼渡口发起攻击。对面,号称西松贡的地方,有几座西藏地方军盘踞的碉房。解放军的步枪、机枪、无后坐力炮和山炮,像骤雨一般落在金沙江对岸。西松贡成了一片火海。

    起初,西藏地方军还在抵抗。

    从江西岸射来的子弹卟哧卟哧跌落在解放军战士身边,西藏地方军一边拼命吹着小铜号报警,一边“啊嘿嘿,啊嘿嘿”地怪叫着壮胆。解放军已对西藏地方军了如指掌,西藏地方军

    一是年龄大,都是胡子兵,可以经商做生意;

    二是粮饷微薄,生活艰难。除每天供给两餐糌粑外,一年才发两块藏洋,而10块藏洋才值一个银元。有的藏兵一个人娶不起老婆,就几个人合取一个,吃不饱肚皮,就去打工糊口;

    三是武器落后,军无斗志。他们用的是已被淘汰的英国马枪,每枪只发几颗子弹。由于西藏尚武爱枪,丢枪之事时有发生。西藏地方军为防止枪支被盗,把所有枪支捆在房内的立柱上,白天派人看守,晚上大家围着枪睡觉。风声紧了,才把枪从立柱上解下来。因此,有些枪锈得栓都拉不开;四是纪律松弛,欺压百姓。老百姓的日用家什,只要西藏地方军看得上眼,就要白白被征用。军官们出行,都要让头人派“乌拉”,不给工钱不说,反而让支差户给他们一二块藏洋的“上马费”。更有甚者,驮牛支完了差,就被他们宰杀吃掉了,支差的人只有抱着牛骨头大哭着回家。有的军官闲来无事,专门到各村寻花问柳,看见哪个女人漂亮,就得去支“喂马差”。还有的军官走着路,就把一颗子弹扔在某个女人面前,这个女人就得赶紧把子弹捡起来给他送去,否则便会有大祸临头。

    如此军队,怎能和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对抗。

    解放军的一颗颗炮弹,拖着长长的蓝色光尾飞向西藏地方军。深夜渡江潜伏在西岸的战士,也冲过乱石滩,呈半圆形犄角之势逼近西松贡。只听到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一座碉房被击中,一片炽红色的烟雾迅速在四周扩散,土屑、木片、石块被抛向空中,又雨点一般落下来。十几个藏兵双手举枪,从一堆燃烧着的废墟中拱出来。

    炮击停止,但战斗仍末结束。靠西侧碉房内的藏兵拒不投降,开枪打死了解放军三名战士。战士们声嘶力竭地大叫着:“烧死他们!为战友报仇!”嗵嗵几声,一排火箭筒射过去,碉房成了一片红色的火浪。藏兵们哭喊起来,过了一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16章 藏军官无恶不作,九代本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