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海南革命形势
    海南概况

    海南岛与琼州海峡的自然情况

    海南岛,即现今的海南省。亦称琼崖,当时是属广东省管辖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是我国南部海上的屏障,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后盾,是广东、广西两省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海南岛总面积33900平方公里,当时的人口约280多万(号称300万)。沿岛海岸多天然良港,大部分港湾都可以停泊中小船只(舰艇),沿海岸除少数地段多暗礁不能登陆外,大部分地帆船都可以靠岸。海南岛中部偏南是有名的五指山,像五个手头一样,伸向海南岛的南部广大地域,故名五指山。

    岛的中心腹地山高林密。以五指山为最高峰:沿海一带多为平原,但丛林斤陵地带也较广阔。主要港口有海口、崖县、榆林、三业港,其中翰林港是著名的军港。主要河流有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常春,是我国重要热带作物基地。

    五指山横亘于海南岛中部编南。漫山由原始森林覆盖。终年云遮雾罩,唯天气晴朗时始见五峰伸出云端,由西南向东北排列,先疏后密,形同伸掌,故得此名。五指中二指最高,海拔1879米;一指和二指之间,有深谷相隔,遥相对峙;三、四指逶迤相连又各自独立,蔚为壮观。五指山又是海南岛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益显山色壮丽,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山区丛林密茂,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原始森林。整个山脉当时没有正式的道路,只有山间小路,交通极不方便。居住有苗、瑶民族和汉族,很有利于我党的游击队的生存与活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地形起伏丛林很多,有乡间大路,公路只有东部沿海及北部海口市以西有土公路,交通比南部较为方便,人口大部分也都分住在海南岛北部。

    海南岛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湿,四季如春。冬天,当北国大雪封山的时候,这里依然风和日丽,山清水秀。古人曾有一首《海南杂咏》的诗,称道海南的气候,诗云:海外风光别一家,四时杨柳四时花。寒来暑往无人会,只看桃符纪年华。

    海南岛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中间的海峡称琼州海峡。海峡宽距30至50公里不等,海峡的自然情况较为复杂。海峡每天早晚有2次涨潮与落潮(海峡北岸涨潮,南岸落潮,北岸落潮,则南岸涨潮),海峡海水流速很快,而且海峡中线两边的海水流向不一致。如果中线以北海水向东流,那么中线以南海水就向西流,这反向流水是受潮汐的影响而变化。海峡上空的风向变化也较大。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上旬,多北风和西北风,4月“谷雨”前后(4月20日左右),风向变化很大,但有时仍有北风和东北风,这个时节,最利于木帆船向南航行,木帆船主要是靠风力,北风和东北风正好是顺风。海峡上空风向变化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测的,即使在航行中,也可能发生停风或风向和海水流向的变化。“谷雨”(4月20日)以后,即大部分是东风或东南风,而且风向变化很大,太帆船是逆风航行,就很难向南航行了。由此可见,气象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是很大的。

    叶剑英同志1959年2月视察海南岛时。留咏“蝶恋化”诗一首,对海南岛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大好风光作了生动的概括,诗中写道:南海浮珠历万古,阅尽沧桑.挺作南天柱五指峰高人宿露,当年割据红区固。旧是东坡留句处.椰树凌霄,扫净长空雾。海角天涯今异古,丰收处处秧歌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吴明、鲁易、罗汉、李实等共产党员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来到琼崖,与琼崖的先进分子徐成章、徐天炳等一起,进行革命活动,1922年成立了琼崖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琼崖旅京,旅沪、旅穗学生杨善集、王文明、许侠夫、陈垂斌、罗文淹、莫孔融、柯嘉予等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海口: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海口: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海南革命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