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阎锡山加强设防,解放军会师太原
阎锡山加强设防,死守太原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公敌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张牙舞爪,兴师动众,“下山摘桃子”来了。1946年6月26日,他凭仗拥有美式装备的百万军队,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妄图在短期内扑灭革命的烈火。
历史的车轮岂能倒转。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不到三年时间,全国形势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军由局部反攻,转入了全面进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蒋家的一统天下变成了风雨飘摇的半壁河山。华北大地,只剩下太原一座孤城。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末日即将来临了。
阎锡山是一个十分狠毒阴险的大军阀。他凭借山西的地理形势,大搞封建法西斯统治,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自成体系,成为独霸山西达38年之久的土皇帝。
山西,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进能依险势而攻,退能据关塞而守。历史上曾有占住山西,就能“俯天下之背而扼其吭”的说法。它东有太行山可依恃,西、南有黄河天险相围绕,北有恒山作屏障,南有中条山为依托。内地依山脉、河流走向,分成了若干个丘陵地势。一道山一道川,山川相间,形成了大同、忻定、太原、上党、晋南几个平原。同蒲铁路,将南北贯通,正太铁路,与冀中相接。依仗这样的地势,东面据守娘子关,卡住了山西与河北的出入咽喉;北面控扼大同,关上了北部的大门,西南镇守天险禹门口和咽喉风陵渡,就掌握了秦晋来往的主动权,东南把守长治上党,便腰系了通达中原孔道的锁匙。当年,陈毅同志曾作这样描写:“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认为自古以来,这里“外河而内山”,是个可为依托的天险。
抗日战争刚结束,阎锡山以留用技术人员为名,收编日本战俘3000多人。于1945年8月30日,同伪军一起正式改编为5个省防军,用以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战争。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规定双方自1月13日起停战。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国政府三方代表,在京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为了谋求和平,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副主席率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等来山西,同阎锡山进行商谈。野心勃勃的阎锡山大耍两面手法,表面上拥护调处,暗中却与美国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互相勾结,破坏调处,竭力主张美、日、蒋合力剿共。
阎锡山为加强设防,保住山西,进而向全国发展,专门成立了碉堡建设局,在日本技术人员指导下,以太原为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大修碉堡。
当时,太原有30万人口,拥有钢铁厂、兵工厂、机械厂等80多座工厂,能制造山炮和多种常规武器。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修有工事。日寇侵华时期,做了增修。经阎锡山一番苦心经营,太原的设防,由城内一直延伸到了城外几十里。北起周家山、关口,南达武宿、小店,西从石千峰,东至罕山的所谓“百里防线”之内,都修了大量工事。并以杨家峪、淖马、牛驼寨、观家峪、马庄、南坪头,杨家堡、人马庄、小马庄、大井峪、小并峪、白家庄、西铭、上下兰村、新城、向阳、赵道峪、东坪、卧虎山等支撑点为依托,在城垣和城郊有利地形,组成了三道环形防御。
阎锡山为了加强太原的防务,还吸收中外城市设防的经验,到处布设坚固奇巧的堡垒。低的一层堡,叫伏地堡,还有二层、三层堡。有半班碉、班碉、排碉,还有炮碉。全是砖石、砖夹洋灰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碉依地形状况,修有圆的、方的、长方形的、六角形的。在山头的叫守山碉,围山坡的叫护山碉,山沟里的叫杀伤碉和伏地碉。火力点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