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老区英烈人物
会遭到破坏,校长武新宇被迫出走,反动当局派段丽卿为代理校长。刘墉如受党的指示,发动师生赶走了段丽卿,临时负责维持校务。1933年12月,经校董事会选举,刘墉如正式担任校长。抗战爆发后,该校师生奋起组建抗日游击队,刘墉如任队长。后来,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战动总会游击第四支队,于1938年8月奉命北上大青山,他留晋西北工作。1939年曾一度归队到大青山,1940年4月又调回晋西北,任三专署专员、雁门行署主任等职。全国解放后,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财政部副部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第一书记等职。
4.杨秀山
杨秀山(1914—),湖北洪湖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团政委、师副政委,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骑兵营政委,三五八旅四团、七团政委。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1943年他一直率部驻守在吕梁山娄烦一带根据地,并兼任过中共静乐中心县委书记。1940年6月米峪镇战斗,他率四团担负主攻任务,同七一六团和二支队一起,全歼日军村上大队700多人,立下了卓著的战功。1942年10月刘少奇回延安途经娄烦地区,他率七团顺利完成了护送任务。他领导娄烦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荒种地,创建炸弹厂,一面生产,一面打仗,终于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岁月,迎来了胜利。建国后,他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后勤学院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1985年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5.高永祥
高永祥(1912—1945),甘肃灵台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五军团任排长、连长等职,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战爆发后,奉命来到山西太原,在战动总会举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军事教官。同年11月,被派到太原县,同该县牺盟会特派员慕湘一起,发动群众组建太原县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高永祥任队长。后来,太原县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战动总会游击第二支队,不久又改编为山西保安第二区一支队二营,高永祥随队先后担任支队长、营长。1940年7月,为暂一师三十六团团长,1945年7月在神池县横山村战斗中牺牲。
6.慕湘
慕湘(1916—1988),山东蓬莱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山西牺盟会。抗日战争期间,任太原县牺盟会特派员、太原县游击队政治主任,后来太原县游击队两次改编,慕湘随队任支队政治主任、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期间,慕湘任绥蒙军区陶集支队政委、23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解放后,任23兵团副政委、政委、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慕湘著有长篇小说《晋阳秋》、《满山红》、《汾水寒》,并与吕文幸合作校点出版了刘大鹏遗著《晋祠志》。
7.李宝森
李宝森(1911—1989),曾用名李宝生,清徐县北程村人,后定居于鹅池村。1930年在太谷铭贤中学读书期间,因参与反对校方奴化教育的学潮,被当局逼离该校,转到太原新民中学,后考入山西大学。他积极参加“读书会”、“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数次被阎政权所通缉,1933年9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名李世昌,任中共中央局交通,往返于上海太原之间,为中央局和山西省委传递文件。1934年调河北省委任交通局长兼组织部干事,1935年又任中共北方局交通科长。他经常与国民党特务周旋,多次为保卫党的负责干部、传递党的机密文件尽心尽力,从未发生任何差错和问题。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