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附录一:老区英烈人物
    16.郭明远

    郭明远(1915—1942),又名郭大贵,石楼县西卫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石楼县第三区区委委员,1939年冬到晋西南党校学习。晋西事变后,随军转战晋西北。1941年1月,调任阳(曲)西县委组织部长。1942年12月,在石堂河村被敌人包围,突围中头部受重伤被俘,被敌人严刑拷打致死,年仅27岁。

    17.李祥

    李祥(1921—1945),原名王钟灵,清徐县南营留村人。1936年高小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为谋生到交城县当店员。1937年抗战爆发,毅然弃商从戎,在八路军彭芝久的带领下,参加了开辟孝义县一区的革命工作。同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晋西事变”后,李祥被调兴县“抗战学院”学习半年。1941年,担任汾阳七区区长。1942年冬,李祥调到离东县,担任县武委会主任兼离(石)岚(县)公路武工队副队长。1945年4月,李祥调回清源县,担任县武委会主任兼武工队队长。1945年12月30日晨,李祥同志为掩护同志们突围,中弹负伤,被阎军残杀,年仅24岁。当年的县委书记张重民亲笔写下了“李祥家住清徐县,他是中共好党员,汾阳离东到清徐,英雄转战整八年。肯吃苦、排万难,坚持抗战在一线”的赞歌来纪念他。

    18.杨新

    杨新(1915—1974),河津县人。1936年在太原成成中学高中读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学生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任副班长;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宁武县委组织部长;1939年2月,调阳(曲)西县开辟工作,任中共阳(曲)西工委书记;1940年1月,阳(曲)西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任县委书记;1941年8月,调晋西北三专区任静乐中心区抗日联合会主任;1942年3月,改任静乐县委书记;1943年1月,再次担任阳(曲)西县委书记。至1947年夏,到中共晋绥分局党校和中央党校学习。

    杨新先后两次在阳(曲)西县担任县委书记的6年多时间里,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加强建党、建政、建军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9年夏,杨新即以牺牲救国同盟会阳(曲)西县协助员的名义,先后在西峪沟村、胡家峪村和张家山村举办了三期共有150余人参加的村秘书训练班,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1940年至1945年,杨新积极考察和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扩大党的力量,发展基层党组织;5年多时间里,县委从本地干部中提拔区级以上干部19名;提拔副区长和县级机关股长24名。对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他都同样严格要求,一样培养使用,并注意搞好干部之间的团结。正是这些党员和干部,率领广大群众开辟和建设根据地,为抗日伪、打蒋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他以“动员归队”(动员脱离部队回家的战士自觉归队,重返前线)为名,陆续向主力部队输送兵员。1940年,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开展以扩军、做军鞋、献金、献粮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动员”,支援主力部队进行抗日战争;大力支持阳(曲)西县第一支地方武装——县工卫队的建立和发展。1941年,县工卫队扩建为阳(曲)西县大队后,他亲任大队政委;1944年10月,阳(曲)西县游击大队和静乐县大队合并组建十八支队时,他又兼任支队政委。1940年以后,每到一村,他都亲自过问民兵工作。正是这些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在开辟、巩固革命根据地和抗日伪、打蒋阎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7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太原: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太原: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附录一:老区英烈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