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章 粟裕遥指“中突”,叶飞难忘韦一平
张黄港至龙稍港段及由口岸、三江营、京口段实行渡江,另以第八兵团之三十四、三十五两个军,于战役发起同时,以积极佯攻的手段,吸引和钳制两浦之敌……

    2、由谭震林指挥三野第七、第九兵团,由裕溪口至姚沟段及姚沟至枞阳镇段实行渡江……

    3、二野由枞阳镇至望江段实行渡江,渡江后除歼灭当面之敌外,应以一个兵团以最快速度挺进至浙赣线衢州及其以西以北地区,确实控制浙赣铁路一段及屯溪南北公路,断敌退路……

    4、各部队于渡江成功后,应派队接引左右友邻兵团渡江,各部队应与友邻部队切取联络,互通情报,密切配合,并积极主动地支援友邻作战。

    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因劳累过度,尤其是脑部过度疲劳,曾经昏迷过。2月底,粟裕在济南治疗养病,因此,孙家圩子总前委会议粟裕并不是一开始就参加的。3月28日会议快结束时,他从济南赶来参加会议。原定的我军渡江作战部署,是以芜湖——安庆段为重点,因而将三野的指挥位置定在合肥,总前委、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机构和三野指挥部在一起。粟裕认为芜湖——安庆地段,江面较窄,敌人防守力量相对薄弱,作为我军渡江作战的主要地段是对的。但是敌人的长江防线是以南京——上海段为重点的,京(南京)沪铁路是其联系的重要命脉。我军必须利用京沪扬中——江阴段与长江平行靠近的有利条件,将扬中至江阴段作为东线渡江攻击的重点,渡江后立即截断京沪路,分割南京、上海敌人的防御体系。因此必须准备渡江后,在江阴、无锡、常州三角地区打一场恶战。为了加强东线的重点指挥,三野指挥部不宜放在合肥,而应东移到泰州地区指挥才适当。

    前委同意粟裕的意见,这样就形成了后来的渡江作战指挥系统:邓小平、陈毅常驻总前委,和华东局、华东军区位于合瑶岗,总揽全局;刘伯承、张际春(二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二野参谋长)在舒城(后移桐城)指挥由二野三个兵团组成的西集团及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粟裕、张震(三野参谋长)在泰州白马庙指挥三野第八、十兵团组成的东集团;谭震林在无为指挥三野第七、九兵团组成的中集团(渡江后归粟裕、张震指挥)。实践证明,这一改动是很高明的。

    会议结束后,粟裕和张震率领三野司令部机关进至泰州白马庙指挥;刘伯承、李达率领二野司令部机关进驻安徽桐城;陈毅、邓小平及舒同率领总前委机关、华东局机关,在曾希圣等陪同下来到合肥东郊瑶岗。陈、邓二人到瑶岗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修改后,于4月1日上报中央军委。4月3日,中央军委复电:“卯东电悉。同意《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并同意总前委建议,四野第十二兵团的两个军12万人,进至武汉地区,牵制白崇禧集团,加上江汉、桐柏、鄂豫军区共约20万人,一部分兵力进占浠水、蕲春、黄梅等地区,牵制九江方面之敌,保证两集团的右翼安全;另一部兵力进占武汉的外围花园、孝感、黄陂,造成进攻和夺取武汉的态势,并准备在武汉至九江之间地段渡江南进。

    粟裕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三次率部在南京至江阴段江面渡过江,对长江水情及两岸地形、民情非常熟悉。他站在1/50000的军事地图前反复测算,把选择突破地与向敌纵深发展、迂回、包围歼灭敌人联系起来分析比较。在作战会议上,他谈了自己的设想。他说:“三野突破江防后,第一步是包围歼灭南京、芜湖、镇江地区之敌,周密组织东线(东集团)四个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突破江防成功,切断京沪铁路,楔入京沪敌人之间,对于协同西线(中集团)合围南京地区之敌,至关重要,对整个战役极为有利。至于东集团渡江后与敌争夺京沪铁路的战斗比较艰苦,无论如何也要排除困难,坚决打好这一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南京: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南京: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10章 粟裕遥指“中突”,叶飞难忘韦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