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古城史话
史背景下,孙权虽然于公元220年决定建都于“鄂”,改称为“武昌”,并且于公元229年在那里称帝,但仍然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还都建业。同样,东吴后主孙皓于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更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这一情况表明,到了东吴时期,建业地区已经成为众所公认的江南中心。东吴以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都相继在这里建都,历史上称为“六朝”(公元229—589年)。
孙权于公元229年的秋天,将首都从武昌搬回建业。他自己仍然住在今珠江路西口,鱼市街一带的原“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取名为“太初宫”。接着,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直到公元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把旧的将军府全部拆掉。孙权本人也搬出旧宫,临时住到今珠江路南估衣廊一带的“南宫”,这座南宫本来是由太子专用的。改建太初宫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利用拆除武昌宫殿的旧材,由长江顺流而下,运抵建业。这次改建工程持续了一年多,于公元248年的农历三月完工。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五百丈,约合现在长度1200米,如果按正方形计算,那么每边就是300米,全宫的面积应为9万平方米左右。我们估计太初宫的东界可能在今珠江路的莲花桥到大石桥东口一线,利用进香河作为护城河;南界可能到今估衣廊北口一带,利用今北门桥下的水道作为护城河,西面靠近今中山路,北面到今唱经楼一带。太初宫的南面开有五个宫门,其中正门叫作公车门,可能在今估衣廊的北口附近,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作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它的正殿称为“神龙殿”,地点大约在今鱼市街南口一带。
在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名叫“苑城”。皇家花园主要位于苑城的东部,所占面积很大,据说可以容纳三千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是最重要的皇家仓库,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其他物资。这些物资都经由公元240年时开凿的城内小运河——“运渎”的水路运进。大概是为了增加运渎水道的流量,后来又在仓城与后湖(今玄武湖)之间开辟了一条“潮沟”。由于当年玄武湖的湖面很大,而且有宽广的水道直通长江,江潮可以直抵湖内,所以得“潮沟”之名。在太初宫的西面,还有一座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叫作“西苑”。它的位置,很可能就在今日广州路北侧南京大学的南园一带,从前这一带的池沼和湖塘很多。
东吴的实际创始人孙权在三国初期的统治者中享年最久。据说他的形貌奇伟,“广额大口,目有精光”,并且“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孙策对他的评价是:“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的身材较矮,留着紫黑色的长胡子,胆略过人,善于骑马射箭。他到吴郡山中射过猛虎,也曾轻骑陷入魏军营中而靠骏马脱险。还乘大船去江北观察曹操的军容,魏军弓箭乱发,箭镞集中在船的一侧,孙权下令调转船头,再以另一侧受箭,待箭匀船平后再安全驶回。所以,曹操也称赞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按指原荆州刺史刘表)儿子若豚犬(即猪狗之意)耳!”
孙权不仅武略过人,而且又有一定的文采。据说他一有空闲就“博览史籍”,领会其中的精华,而不象当时的一般书生那样进行“寻章摘记”。他给曹操写的短信中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字数虽少,却含意很深。曹操对他也特别看重;不敢轻易进攻江东。孙权还有一位善于书画的夫人赵氏,据说她能够绘制大幅的表现全国“江湖九州山岳之势”的地图供孙权参考。又能在白绸上用针绣成“五岳列国”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