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巩州(中)
楚馆,不点那些山珍海味,十几个人一顿酒肉下来,就算吃撑得吐了,还要不了两百文。
副会长道:“张九我记得是第一次申请。但李殊……他上个季度也申请了四贯的追加吧?”
会计点头:“说是京兆府的会友过来交流。”他抽出一张纸条,“去年一年,总计十贯又五百八十文足。”
副会长问:“他的额度是十二贯吧?”
“是的。”会计道。
副会长幽幽感叹,“卡得还真准。”
因为格物研究需要与更多人相互交流成果,正式会员每年有固定一贯钱的交流费,而且还可以一定额度的追加。这个追加额度是按照之前三年发表的论文数来计算的,如果没有,额度就只有五贯。李殊这几年发表了两篇论文,所以额度比其他会员都要多一些。
不过大部分会员,很少动用他们的追加额度,就那么几贯钱,相比起实在太少了一点。像李殊这样卡着额度来要点小钱,还真是很少见。不说别的,面子上丢不起。
韩钲道,“他的资助人是何博士吧。”
何博士算是熙河路上的大资助人,是王厚的妻弟,帮王厚管着他的产业,在王家产业里面也分了股。身家不差,但眼力说不上好,资助了许多人,最后只有李殊等一两个人出来,是有名的冤大头。但给钱的确大方,像李殊这样的研究者,每年少说也能拿到上千贯。
副会长点头,“论资助,巩州这边应该是数一数二了。”
韩钲呵呵笑了两声。都说措大眼孔小,也不该这么小。
不过这种人也有,韩钲见过不止一个,明明家财万贯,可在路上看到别人掉了一文钱,照样会捡起来揣进兜里。
会长慢悠悠的开口:“他研究的是电学,花钱也多。”
“李殊这般行事,传出去没得让人笑话。他可是为几个预备会员作保申请了研究经费的。”
申请学会拨款的研究者,有的是嫌找一个资助人太麻烦,更多的则是研究课题无人问津,或是资助人愿意付出的资金太少。
学会每年的经费也有限,而且很多都,尤其是那些预备会员,申请经费难度很高,申请十贯,预算会议上给百文的都有。
真心有想法的预备会员,会去与正式会员交流,然后设法从他手上得到推荐。但推荐后正式会员要拿分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当事人已经被全国通报,开除会籍了。
都知道这个恶例,在场的没人想看到第二例出现在自家的分会中。
会长看看韩钲,“子平,你看如何办?”
韩钲摇头:“小弟没什么想法,照着章程来好了。犯了会规,依规条处置,如果没有,那该给他就还是给他。”
可以以德行品鉴人,但衡量惩处与否的是律法规条,而不是道德,这是他父亲对他的告诫。
“安道,是之,你们呢?”
会计点头,“正该如此。”
“也好……”副会长道,“不过最好还是提醒他一下,免得丢了巩州分会的脸。”
“如此最好。”韩钲点头同意。
三人都看向会长,会长想了一下,“那等会后,我老头子跟他好好聊一聊。不过这件事,都别对外人说,家丑不能外扬。”
“当然。”“自然。”“理所应当。”
三人同时应道。
“这件事不说了。”会长再一次将话题转回,问会计,“常之,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钱?”
“平安号的账号上,还有三千八百一十七贯,都可随时取用。”
各地分会的资金很多,不可能全都放在会所里面,所以都存在了日渐扩张的银号中。
东南沿海各军州的分会,大多都放在了有章